阅读量:
中国版AP课程高校开设的大学先修课程,高中选修这些课程并通过考试,不仅可获得大学一定学分,其成绩还将成为自主招生的重要参考有望在北京部分中学率先推出。这是记者日前从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举办的全国高校自主招生论坛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研讨会了解到的。
自主招生悄现“低分高能”
当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热点时,教育界日益深切地感受到中学教育和高校人才选拔之间的距离。在本次研讨会上,围绕创新人才培养,中学和大学如何实现衔接成为业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北大招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北大在总结调研过去八九年的自主招生时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在自主选拔录取候选人中(可优惠30分以内录取),考生降分越多的考生即高考成绩相对偏低,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需占用更多自主招生加分,总体上到北大表现越好。在学习成绩和社团活动表现等方面,通过正常高考进来的学生不如自主降分学生,降三五分的学生不如降二三十分的学生。
该负责人表示,其原因目前不好定论,但初步分析大体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可能是降分学生进入大学后更加珍惜学习机会,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自主选拔时考察的侧重点跟中学阶段考察的不太一样。
部分中学酝酿开设中国版AP课程
业内人士透露,本市酝酿推出中国的大学先修课程。据了解,海淀教育的“十二五”规划透露,海淀区将开设高中和大学联手设计校本课程、共同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试点,建立普通高中与高校、科研机构共享教育资源的机制。
北大副教务长、北大附中书记生玉海介绍,今年北大附中将联合北大的相关部门组建大中学衔接导师委员会,包括关注基础教育的大学教授、大学有关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中学教学的参与者将一道组成团队,在今后一段时间梳理大中学衔接中的问题,并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环节进行突破。
“中学和大学在人才培养上的责任应该不一样,中学应向大学靠拢。”北京理工大学附中陆云泉校长表示,该校目前正联合北京理工大学一起探讨共同设计课程,理工附计划每周拿出半天的时间,由大学根据其培养人才的需要来设计中学课程。“这半天时间不能用于知识的学习,而是帮助学生在‘玩’中找到自身兴趣,发现未来的目标。”
中学校长建议高考变身水平考试
针对高中教学和高校人才选拔如何有效衔接,北京35中校长朱建民表示,应实行考试和选拔分离;会考和高考结合起来,变成社会化的学业水平考试;社会化学业水平考试与高校自主招生相结合,参考社会化学业水平考试,高校自主招生不再考文化课内容,而是重在考学生志向、兴趣、发掘潜力的考察。
朱校长认为,大学先修课程应该跟高中办学特色结合起来,将来学生参加社会水平化考试,不再和学校挂钩,这样就让各个学校按照自己的课程培养创新人才,实现学校个性化发展。今后能为学生提供特色课程和特殊发展平台的学校是有竞争力的学校。
(本文由新航道集团发布 转自北京晨报 责编: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