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
去年暑期班开班的时候,有一个家长带着孩子从山东过来,他刚走出电梯我就注意到了,看上去这位家长似乎什么都知道,对这些出国考试和留学的知识了如指掌。他径直来到报名大厅,直接就找到了我们的课程顾问,咨询、选课,而他的孩子则跟在他的后面显得很拘谨,没有说过一句话,照常说这些事情是应该学生自己来办理的啊,当时我就站在咨询台旁边,好奇之下,我忍不住问:
“您好,我是这里的老师,不知我能否问您孩子一个问题?”
“哦,好啊!”
我看着孩子,“你想出国吗?”
孩子看了看旁边的父亲,犹豫不决,满脸的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回答。
“咳!这肯定是不用说的,我们早就给他做好安排了,今天带他过来给他选好课,他平时学习忙,这些都是我们在张罗。”这位父亲接过来说道。
我点了点头。当时我抑制不住自己想要对这位父亲和他的孩子说点什么,想了解更多,但是看到那位父亲忙碌的样子,我也只能放下这个念头。
都是为了孩子,都是想给孩子减轻点负担,听上去,爱子之心跃然纸上,有这样呵护备至的父母,这个孩子应该开心才对啊?可是我始终看着这个孩子,他低着头,没有说过一句话,更不用说对留学的渴望,对课程的看法。表情中夹杂些许的无奈,我想并非孩子没有想法,只是他不想表达,或者无力表达。
是孩子自己想要出国么?我们知道孩子心中的答案吗?
每次看到这些学生,仿佛看到了我自己的孩子;每次看到这些家长,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因为我们都属于同一辈人,我理解人在中年父母对孩子所寄予的期盼。然而,80、90后的这些年轻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主见。也许这个孩子他自己根本不想出国留学,也许在他心中早有理想的大学,并且他已经为之而努力;也许他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自己的父母,可是他知道那样也只是徒劳。前段时间,有位家长远道而来,专程到新航道来找我,说跟孩子基本没话说。我说把孩子交给我,跟孩子聊过之后,我发现孩子毕业以后出来做什么都已经被安排好了,导致孩子逆反情绪。
我们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各大讲座,忙于给孩子找机构,挑课程、寻求咨询,然而,我们对自己咨询过么?
在我了解到的留学生中,有些并不是自己想要出去留学的,他们出国更多的是父母之命,家族的期待,是“被留学”,包括一些已经留学回国的。倘若孩子不是内心渴望出国,即使孩子到了国外他也无法开心地生活、学习,因为他内心就在抵制他周围的一切东西,试问,这样的留学能够成功么!前两年有次去广东,跟一个朋友聚了聚也聊到了孩子的问题,他的孩子学习成绩非常,是个女孩子,当时因为他们的要求,去了澳大利亚留学,学校不错是澳大利亚八大里面其中的一所。可是到了澳大利亚不到半年她就多次跟家里打电话,说不喜欢那边的生活,根本静不下心来学习,要回国上国内的大学,到跟他们吵了一架,自己回来了。回来后第二年她继续参加国内的高考,上了自己喜欢的大学。当时我朋友跟我提起的时候心里非常的内疚,耽误了孩子一年的时间,当时看到周围的同事都送孩子出国,以为出国是自己给孩子作出的的安排,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人都会对一些未知的事情充满好奇。很多学生都向往国外,向往学府,但是他们难以判断自己是否是选择国外还是国内大学,因为他们不了解国外的大学,不了解那边的环境是否适合自己,他们心里充满着很多疑问。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去亲身体会一下国外的大学,借交流生、夏令营、国际游学等机会让他去感受一下,帮助孩子早点树立一个目标,这样上面类似的问题就可以避免了。很多孩子之所以一门心思就要上国外大学,直接放弃国内高考,而不是两手准备,是因为他已经有心目中的世界了。
孩子成才与不成才,并非留学与在国内的问题,并非在哪个学校学习的问题。留学固然是好,能送孩子去世界接受更好的教育固然是好!身为师者,我渴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身为家长,尤其是作为过来人,我切身的体会到父母们望子成龙心切。不论孩子是选择出国留学还是选择在国内上大学,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首先是尊重孩子自身的选择,或者说我们只能适当地引导孩子,给孩子创造机会去激发他自身作出选择。只有先找对了方向,孩子才能真正在学习路上、人生路上走的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