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
误区一:光环
导致错误:志不在此,难有所成
每个人都有一场执念。
从秦时明月汉时关,到床前明月光,古今无数文人骚客对遥远的广寒宫充满了憧憬与幻想。然而当阿姆斯特朗迈出人类历史上的步,实现了千百年来人们对梦幻月球的盼望、探索时,却让所有的梦想幻灭:月球原来并不美丽,那凹凸不平如同古战场般的坑坑洼洼,甚至有些丑陋。所谓广寒宫,也不过是一场因距离而产生的、遥远的执念罢了。
亦如是。
似乎是锦绣前程的入场券,被裹上了一层光彩夺目的金边,人们口中所传述的,似乎已不再是一所知识的殿堂,俨然是一个传奇。任何人、事只要裹上的外衣,都会变得庄严神圣而不可侵犯。与之相对的,是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人理想,都被挤进一个逼仄的角落,无人问津,随着逐水落花,淡去它原本的颜色,在每个孩子心里垂垂老去。
何其悲哉。
这是很多家长和学生在对未来进行规划,对人生做出选择的时候时常会犯的错误:盲目迷信、盲从别人的选择。这些都是要不得的。我认为国内的准留学生们,在选择留学学校的时候,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所专业排名靠前的学校,其效果要远远好于选择里籍籍无名且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试想一下,如果曹公为了裹腹而弃笔从“戎”,为了骁骑营的光环效应而放弃文学创作,我想他既不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我们也必然会错失《红楼梦》这样一部旷世巨著。
每一刻,都有梦想在起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
学生因为效应选择自己本不擅长的领域,这不仅仅是填报志愿时的一张表格、几个单词,这可能只是一个漫长痛苦过程的开始。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孩子所擅长的领域总是不同的,如同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掌纹一般。与其让孩子痛苦的学习在别人的梦想里,何不让他快乐的发挥自己所长,学他所爱,工作以后从他所学,人生能够做他所想。在电脑科技上,毫无疑问,比尔.盖茨堪称世所罕见的天才。但是让他洗手作羹汤,必有一个照料孩子多年的妈妈手艺好。因此,为了的A专业,放弃学生自己所喜好的B,我只能说,志不在此,难有所成。
误区二:跳板理论
导致错误:高台跳水,越跳越低
很多家长都问过我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在国内语言不是很好,但却想上,能否先去一所不是很好的大学读着,把最初的学校当做跳板,然后转学,转去呢?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这是很多学生逃避语言考试的方法。在国内不想好好准备、练习语言,妄图以这种方式能够绕过语言这一关。但这是行不通的。
首先,咱们先来说一下转学。转学的时候,必然要向新学校提交一些必备信息,那么这些信息都包括什么内容呢?或者说,提交什么样的材料才能转学成功呢?以前的语言成绩单、在所学校学习期间的考试成绩单以及来自教授的推荐信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个学生语言不好,那么他怎么可能听得懂全英授课呢?要怎么深入学习呢?听不懂、学不会,又何谈取得好成绩?没有一手过硬的成绩,在这门课上没能拿到A(一般要求92分以上),教授又怎么会写推荐信,推荐一个他觉得并不出色的学生呢?这些问题一环扣一环,无不与良好的语言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转学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学生在所学校中表现出色,能有一份拿得出手的成绩单。而取得好的成绩,听懂课、看懂书、完成作业和考试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要求,对于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样样都有要求,哪里是能够逃避的呢?因此这种跳板理论它本身并不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实际上,这种理论恰恰是很多不负责任的中介公司的惯用伎俩。为了赚到学生和家长的钱,刻意淡化语言准备工作的重要性,转而向其他旁门左道的方向努力。帮学生申不到好的学校,就用这套看似巧妙,实则糟糕的跳板理论来哄骗家长和学生,先把他们的钱赚到手,孩子后面的转学工作到底能不能一定成功,他们却或者闭口不谈,或者夸夸其谈。
留学选择的第二个误区就在这里,那些跳板理论,其实是在高台跳水,通过跳板,越跳越低。逃避准备语言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把学生至于水深火热,甚至万劫不复的境地。
留学生活不是虚幻的空中花园,也不是飘忽的无根之萍,它是一栋可以经霜历雪的坚固建筑,从地基起就稳扎稳打;它是一棵参天大树,根扎的有多深,决定了枝叶有多繁茂。而语言,是这栋摩天大厦的一砖一瓦,是这个参天大树的每一条根须。它承载着整个建筑的重量,供给着整棵大树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