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校区

全国报名咨询热线:400-609-9977

集团客服投诉热线:400-097-9266

首页 考研综合 考研英语 考研数学 考研政治 考研动态 考研调剂 考研指南 考研真题 考研问答

首页 > 考研 > 考研资讯 > 考研政治 > 考研政治|每日一练(6)

考研政治|每日一练(6)

2022-02-18 14:27     作者 :    

阅读量:

  一、 学习内容

  第二章 物质与运动

  二、学习材料

  《考研政治核心考点》的第2-3页

  (四)物质的根本属性和物质运动存在形式(历年考试高频考点、难点)

  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是绝 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运动的

  绝 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有条件性。运动与静止

  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

  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伸张性、广延性,特点是三维性。

  3.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三、学习要点

  1、运动的概念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4、时空的概念和属性

  四、练习题

  1、下列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说法是( )。单选题

  A.运动是运动,物质是物质

  B.人一次也不能踏人同一条河流

  C.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D.飞矢不动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选项C说明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后连水和木头都会失去本性,所以,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故选项C正确。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其物质主体。选项A没有看到物质和运动的联系,将二者割裂开来。故选项A错误。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 对的,但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静止是相对的。选项B是哲学家克拉底鲁说的一句话,这种说法只承认绝 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故选项B错误。物质运动的绝 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承认运动绝 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 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古希腊哲学家芝诺为了否定运动,提出了“飞矢不动说”。这种观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最终会陷入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理解选项内容所蕴涵的哲学道理。

  [答案]C

  2、.列宁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这表明( )。单选题

  A.世界上只有物质没有意识

  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

  C.运动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是物质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质,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其物质主体。题干中列宁的话就体现了物质和运动这种不可分割的关系。故选项B正确。世界上既存在物质也存在意识,物质是客观实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实在的反映。故选项A错误。选项C的说法本身就不正确,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才是世界的本原。故选项C错误。选项D,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根源于物质,但并不是说任何东西都是物质,如意识就不是物质,如果把意识等同于物质,那就成了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了。故选项D错误。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选项本身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可首先排除。

  [答案]B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单选题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绝 对和相对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 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静止是相对的。

  物质运动的绝 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承认运动绝 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认为物质世界是绝 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依赖。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是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形式,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联系和发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发展的基本形式有本质与现象、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内容与形式等。故选项A、C、D不能选。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选项内容与题干所问内容是否相符,说的是不是同一个问题。

  [答案]B

  4.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认为,由于演化中的平衡态、趋近平衡态、远离平衡态的分岔运动,就在无机界的运动中,在物理学和化学中也引入了历史因素。这里的“历史因素”是指( )。单选题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无机界运动等同于社会历史运动

  C.无机界的物理、化学运动是历史过程

  D.人类社会是自然历史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上运动的内涵。

  作为哲学范畴的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任何具体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有五大形式:机械运动、化学运动、物理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五大运动各有其独特的性质,但其共同点在于:都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都有自己运动时所遵循的规律,并且这些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五大领域中的任何物质形态都有一个孕育、产生、发展、衰落和灭亡的历史过程,即“在物理学和化学中也引入了历史因素”。故选项C正确。题干中讲的是自然界中的自然现象、自然观的问题,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历史观上坚持的观点,即在社会领域中如何看待社会运动,题干说的是物理和化学运动。故选项A、D不选。选项B混淆了无机界运动和社会历史运动的区别,它们各有其独特的性质,都有自己所要遵循的规律,无机界运动要遵循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运动要遵循社会运动的规律,两者的内容是不同的,把两者完全等同是错误的。故选项B不选。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自然界的运动和社会历史运动之间的区别。

  [答案]C

  5.“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单选题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 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 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静止是相对的。物质运动的绝 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承认运动绝 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认为物质世界是绝 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依赖。

  题干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对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的概括,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依赖。故选项B正确。题干讨论的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而没有提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故选项A不选。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的绝 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还表现为时间、空间是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无限包含于、充实于有限之中,离开一个个有限的时间,时空的无限性也就不复存在;有限包含着、体现着无限,任何具体的、确定的事物在时空上都有自己的界限,然而,由于事物运动、转化的本性,有限的界限又不断地被打破、被否定而趋于无限。所以说无限和有限是统一的,选项C讲的是时空的绝 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而不是讲运动和静止的统一。故选项C不选。题干中没有涉及唯物主义的问题,也没有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故选项D不选。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选项内容是否与题干内容相符合。

  [答案]B

  6.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导致( )。单选题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二元论

  D.不可知论

  滑动查看答案与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质,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如果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会犯两种错误:一种错误是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的错误,因为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其物质主体。故选项A正确。另外一种错误是设想不运动的物质,从而导致形而上学的错误。故选项B不选。在世界本原问题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还有一种二元论的观点,就是把物质和意识看作两个彼此独立的本原。在世界的本质问题上,二元论认为世界是物质和精神共同组成的,不是统一的。选项C是在讲世界的本原问题,故不选。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知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选项D是在讲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而不是在讲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故不选。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区分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会犯的两种错误,另外,要注意选项内容是否与题干相关。

  [答案]A

  7.中国古人说“飞鸟之影未尝动也”,是指( )。单选题

  A.静中有动

  B.动中有静

  C.绝 对运动

  D.绝 对静止

  滑动查看答案与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 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静止是相对的。物质运动的绝 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承认运动绝 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认为物质世界是绝 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依赖,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中国古代辩论家惠施曾说:“飞鸟之影,未尝动也。”这句话的意思是飞鸟是水平飞行的,光线平行射向飞鸟,然后在飞鸟后面的墙上成影,飞鸟飞而影不动。这说明绝 对运动中包含有相对静止的状态,即“动中有静”。故选项B正确。相对静止中包含有绝 对运动,这是“静中有动”。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有一句话:“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种说法只承认绝 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故选项C错误。古希腊哲学家芝诺为了否定运动,提出了“飞矢不动说”,这种观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最终会陷入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故选项D不选。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答案]B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雅思备考工具箱

热门活动 更多

热门课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