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
有人说梦想这东西跟经典是一样的,时间越久越显珍贵。小时候,人因为梦想而成长;长大后,人因梦想而成熟;待到头发苍白那天,或许人又因梦想变得年轻而充满活力。梦想能改变人,而人的梦想也在自我的改进中不断成长。
小时候的梦想现实而简单,就是要上大学,理由也特直接,因为那时特崇拜舅舅,而舅舅正是个大学生。舅舅比母亲小很多岁,舅舅每次从大学放假回来,仿佛都是家里面的大事,都会受到大家众心捧月般的照顾,走到哪儿都是大家的表扬声,当时我既羡慕又崇拜,恨不得自己马上长大变成大学生,也能享受同样的待遇!舅舅一回来,就带我和姐姐到处玩,教我和姐姐很多东西,我当时就觉得大学生真的无所不能,舅舅既能解决我很多的疑惑,又能教我很多我从来不知道的东西。我的学习,我学会下象棋,我学会打乒乓球无不都是因为舅舅的影响。
其实,人在小时候,有个心中的偶像是很好的,你会因为他而自豪,奋进,在遇到困难时也会倍感信心。父亲也常跟我说这就是榜样的力量。直到现在,父亲还在絮叨舅舅当年如何变废弃的纸为草稿纸,如何夏天为躲蚊子躲蚊帐里顶着炎热学习,如何从一个农村走出,走向浙大,成为知名公司的总工程师。
虽然有这样的梦想,但是童年的我,太贪玩,对很多事情充满好奇心,兴趣很广泛,真正放在学习上的时间不多,而且成绩也不是非常理想。但是我想我有的一个优点就是当我学习时我的注意力会相当的集中,所以小时候,虽然老师父母常批评我,但我的成绩还不至于非常差,因为在不管在课堂上或者在课后学习中,我的注意力都很好,效率也比较高。其实,在起初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智力不起直接作用,真正起到作用的是人的注意力。
对于梦想,当时也没有多大的认识和感触,也没觉得梦想有多么重要,但是今日想来人在年少时候,能在自己心中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在重要的时刻有能够给予它适时的阳光和灌溉,它就能长成灿烂的花朵。因此当我到了初中,到了高中,不管多么的贪玩,走入怎样的歧途,总在必要的时刻,在父母的指导下,在朋友的鼓励下,不放弃努力,最终实现了梦想。当然我这样的梦想在中国数不胜数,也是整个80后的印记,不同的是有些人真当他是梦想,有些人只当他是个不得不走的途径。
童年在小镇上度过,靠着马路边,每天来回的车辆声不绝。也许出生时就在马路边,从未觉得这声音是噪音。生活就是这样,没得比较就不会觉得有差异。倘若我从小在安静的情况下然后又来到这个嘈杂的地方就会觉得不适应。
小学离我家很近,不到五百米,一所很简陋的农村小学,随着城镇的发展,现在已经被拆了。那时父母也忙着自己创业和家里的生活,很是艰难,无从顾及我和姐姐的学习,不过幸运的是刚入学前班时的老师是自己的小姨,对于我的学习有了很大帮助。她那时对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们要写作业啊,写错了都没关系,但是一定要写。”这对于那些干入学的啥都不懂的学前班同学来说真的是一个莫大的鼓舞,其实对于学习来说是需要鼓励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我记得那时开始我就开始认真得学习了,因为我对于错误的害怕已经被消除,剩下的是努力的去做。其实现在想来,当人处在人生的每件事的每个起点或者转折点时,能够得到一份指导和鼓励是多么的重要。我很幸运,在我人生的学习的个阶段,我的老师告诉了我,不要害怕犯错误,勇敢的去尝试。
每天上学,我都会从家后院的小路绕道学校,因为那时个子特小,母亲总是觉得我从门口大马路过去特不安全,母亲送了几次就不再送我了,有时我跟姐姐一起,有时我一个人。每天从小道过去,都能碰到很多好玩的东西,走在乡间的田野,有时能碰到邻居的小狗,就逗它玩玩,有时看到路边的牵牛花或者野草就拔几根欣赏一番,电线杆上停着无数的麻雀,我就捡起石子砸过去,看见鸟儿飞来飞去,觉得好是自由自在,有时能碰到邻居那凶猛的公鸡,就不得不跟他大战一番,我有时怀疑我这么灵巧的身手就是从那时练成的。每天的作业也不多,回到家中很快就写完了,就能跟着几个好朋友到处去玩。当时成绩也一般,但那时的我就养成了自信,豁达的胸怀和思考的能力,我觉得这是自然的力量,因为人起初是在自我与外界的接触当中不断获取知识。那是的我很少会去看除课本外的书籍,因为压根就不喜欢,还是这田间和三五好友一起玩耍来的自由在在。
父母的辛苦劳作终见成效,我要搬家了,也要转学了,来到了新的学校,起初感到莫名的害怕,因为这种陌生对于一个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心灵是一个很大冲击,因为那些熟悉的花鸟鱼虫,那些熟悉的朋友都不见了。而且在转学前,因为自己偷完电动游戏,自己数学竟然没有考及格,被老师叫到办公室教导一番。综合所有的因素,我总觉那年是我小学最灰暗的一年,我当时明白这世界不只是一帆风顺,好在早早养成的豁达胸怀,让我很快就投入到新的学习。没有乡间小路,姐姐也去了初中,我一个人每天徘徊在学校与家之间,少了很多玩耍的时间,学习成绩也不断变好。那年我五年级,我既觉得这是我人生当中的个挫折,但同时也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因为从那时起我的学习就从中等变到班级前列。
转学后,遇到我至今为止认为的数学老师,记得当时我的数学开始慢慢像100分靠近,几乎各种小考都是100,数学老师还带着我们参加小学生计算机竞赛,年参加我就获得了市三等奖,那年还获得了区级三好学生。我觉得那年真是自己小小丰收的一年。
知耻而后勇,人往往因为挫折而成长,这是我当时在转学前后学到又一个道理。
转而来到了初中,总分也是年纪前十,但是自己又逐渐走向学习的堕落。人因挫折而成长,却也因成功而堕落。当时的我总觉得自己特牛,觉得自己特聪明,所以学习很不上心,慢慢的成绩就下去了,然后又开始学会玩电动,上网,学习一再被自己搁浅。还记得当时一阵子痴迷乒乓球,经常打的自习都不上,还被老师罚写检讨。我不知道人是不是天生有堕落的潜质,但是堕落时常让人变得不知自尊和廉耻。堕落或许是种欲望,常常让人不知悬崖勒马。
来到初三上学期,已经又被电动搅得痴迷,每天中午早早的跑去游戏,晚上又迟迟的回去。被父母察觉是早晚的事情,最终,我被父亲面对面截在游戏厅门口不远处。父亲是个很明情理,很讲道理,有懂得尊重孩子自尊的人,当时他并没有训斥我,就直接说叫我回家,当时从他的脸色中看到了一样,我当时心里极度忐忑,知道自己完了。回到家中,母亲正在打扫卫生,然后问我有没有碰到爸爸,我说碰到了,然后就躲房间去了。随后父亲回来了,就把喊了出了,然后把我叫道桌前坐下,问我刚才干嘛去了。我支支吾吾不敢回答,他掏出香烟盒往桌子上一排,就大声说,“你是不是打游戏去了,你以为你天天这样在外面玩不学习,我们不知道啊?”我还想狡辩说自己只是路过,父亲更为生气,手指着我大骂,“我刚都去过那游戏厅问过了,你还想狡辩。”母亲赶快来护着我说,“他搞不好只是去玩个几次而已。”“玩几次也不行,这东西是上瘾的”,父亲大声斥责母亲。父亲又转而对我说,“你妈妈天天忙饭店,管不到你,我也非常信任你,结果你在这考高中的关键时刻竟然天天跑去打游戏,你觉得你对得起父母嘛?”我不知所言,父亲紧接着说,“这次我不打你,下次再碰到你打游戏,你就不用在念书了!你给我保证下次不去了。”我点头保证。这件事情处理得特别快,却对我人生起到很大的作用,倘若不是知这一关键性教导,也许我仍然沉浸在游戏当中,远离高中,最终远离大学。不管在任何时候,总是对我表演夸奖占多,很少批评,这次反而带给我很到震撼。结果我就奇迹般再也没有去过游戏厅,很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很多年,父母对于我的学习都持着放松的态度,因为他们对于学习这件事情具体上很难给我很多帮助,因为他们的对于具体文化知识懂得太少,但是他们总给我很到信心,父亲总是对我说你自己决定,培养我一种责任感,对自己的责任感。所以在这件事情后,我终于让自己浮躁的心沉浸下来,然后投入到学习中,正如父亲时常对我说得那样“你只要专心学习,不可能学不好”,我成绩很快好转,又重新回到年级前列,顺利从学校考入市内的高中之一。其实从我那样的农村中学要考入市重点高中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当年全校也只有我一个。
人生就如同爬楼梯,小学时一层,初中在上,在往上又是高中大学之类,其实每一步都很重要,我们只能一步步往上走,不可能直接从一层就蹦到三层,所以不走进好的高中,就很难走进好的大学。
踏入高中,全市的精英们都汇聚在这里,虽然在初中时成绩是前列的,来到这里才明白原来自己分数在班级只能垫底,然后看着市里的孩子们不仅有着好的成绩还业余学过很多才艺,觉得很是羡慕,又觉得自己有那么点小自卑。这种感觉跟我小学时转学还略为不同,因为毕竟我和小学那些同学,毕竟有着相同的童年经历,再看这些人,我觉得好难有共同语言。回家后,父亲常开导我说,“在学校,学生已学为主,不要攀比。”我也体察周围,适应新的环境对于我也不是次,况且我向来自信,虽然表面上看来不那么有爆发力,但我暗下决心要在一学期赶超他们,我相信中考成绩算不了什么,那只能说明过去。
人生,不取决于现在处在位置,而决定于你想要前行的方向。我在这句话写在日记本上,然后开始奋斗,结果很快见成效,学期就进入了班级前十名。努力终见成效,我也恢复了信心,慢慢得去了解周围,去融入,去学习。
关于兴趣培养这东西,如若不是自己情愿的,其实本身并没有多少价值。如今看到很多家长逼着自己的孩子去学兴趣班,仅仅是为了攀比,真是唏嘘感慨。说为兴趣应该是自己培养自己的。高二开始自己的老本行,打乒乓球,高手很多,专业学习过的也很多,起初觉得不如他们,但是一学期下来很快也赶超他们,在班级也算水平了。高一下象棋,跟班级的人比较,也不觉得差多少。那是我就在,其实有时那种自卑感是自找的,人应该随时自信,才不会畏首畏尾,发觉你与别人差距也并不是那么大。其实术业有专攻,问道有先后,人与人的差别,仅在于处于不同的领域罢了,就如同我们不可能和专业的乒乓球运动员比较,也不可能和职业的棋手比高低。
慢慢得摆正心态后,我知道自己最终要找到自己人生的突破口,不能总是停留与别人无聊小事的争强好胜中。慢慢得,我不会去和别人打一下午乒乓球一较高低,也不会因为输了一场棋赛就觉得气愤,因为我知道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值得我去做。正如《当幸福来敲门》中主角对自己儿子说得那样,“这世间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值得你去做,值得你去在意,你有梦想就得好好地保护它。”也许当时我还没看多这电影,但当时我已经有了这样的心态,要为自己童年的大学梦想好好努力。
转而高二,转入理科班,我总是这样的人,走入一个新环境,就会特别努力,因为一开始没那么多朋友,自己也不会那么贪玩,只能专心学习。很快,成绩又变得更好,算然偶有波动,整体还维持在班级前五,参加了几次市内的竞赛,记得化学和物理都获得过奖励。不过高中生活其实也很单调,就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维持成绩,期待最终的那次高考。
高二结识很好的几个朋友,同学们戏称我们为纯情四人组,因为我们那时都还特别幼稚,虽然已经高二,还是做些初中生的事情。除了学习这件正经的事情,每天在校园里面就是打闹,绕着那些假山假水追来追去,没了什么的所谓兴趣爱好,就是瞎玩,每天做些今日看来特为脑残的事情,详细情形难以叙述。这种友情一直维持到现在,我复读时候他们给我的支持,老大在考研时我们给予的关怀,“西贱”(外号)遇到感情挫折时我们集体开导,虽然现在我们身处各地,但是彼此仍然相互关怀,互相鼓励,共同奋进。
越是成长,越是觉得真心朋友难能可贵,特别喜欢陈奕迅那首《夕阳无限好》,有些伤感,有些无奈,喜欢其中那句,“从前并肩的好兄弟,可为撑到底!”每次听这首歌,都觉得要更加握紧朋友间的感情。
高三,篮球!了解篮球和NBA是因为乔丹,而爱上篮球到拼命得打篮球因为艾弗森。我之前说过,小时的偶像是舅舅,那是现实的偶像,而艾弗森是另一个不同的偶像。这种崇拜,不同一般粉丝的迷恋,而从心中油然而生的敬佩与折服。我想艾弗森,是很多80后篮球迷心中的神,不只因为他精湛的球技,更是因为他勇于挑战的魄力,不屈的精神,豁达的胸怀。艾弗森是一代小个子后卫的精神,我不知道他鼓励了多少人不畏身高的局限而勇敢踏入篮球的殿堂,至少我自己身高刚一米七的家伙,也因为他的存在而勇敢站在球场上直到现在在班级的比赛中可以单场砍下20分。
有些人说偶像的存在,对青少年的价值观造成不良的影响,我却不敢苟同。至少对于我,我觉得偶像的存在,促使我的成长,就像我的老朋友一样在我退缩畏惧的时候给我最有力的支承。
从初二开始伴随我直至现在周杰伦,教会我如何从自闭内向和沉默寡言中走出来,变得成熟睿智能够对着大众侃侃而谈,听了十多年他的歌,每首歌都会哼上几句,整得自己也从五音不全变得会去唱歌,于是来到大学,我敢站在舞台上进行表演,我在想杰伦刚开始站在舞台上都带着鸭舌帽不敢露太多的脸,却成长为天王,我站在这样小的舞台跟没必要感到畏惧。人有时往往需要把自己豁出去,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从小学就开始特喜欢功夫片,看李连杰电影,看成龙的电影,知道了李小龙,像崇拜艾弗森那样崇拜他,崇拜他的功夫,崇拜他捍卫国人尊严的勇气,崇拜他所创立的截拳道,崇拜他所阐释哲理与人生,喜欢他那句名言,“有人跟我说,一个人天才可以成就自己的机会,我想说,一个人的深切希望不仅能成就自己的机会,甚至能够成就自己的天才。”也是因为对于功夫的崇拜,来到大学后,才去学习跆拳道,每天四个小时朝上的训练,然后走向全校表演的舞台,在那么多人面前表演,听到舞台下一阵阵的呐喊声,我才觉得自己其实也能成为观众的焦点,只要心怀梦想,坚持不懈。
然后我慢慢了解香港电影,知道了徐克,知道了吴宇森,知道了黄沾,知道了张国荣,知道了王家卫等等,然后慢慢又开始觉察到早期的华语片是多么的棒,甚至还记得次看完张艺谋《活着》后久久不能平息的心情,才知道在哪个年代,那一群人活着得艰辛和无奈,甚至还记得最终看懂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后那种突入起来的感动,冲动得想要把每段台词都背下来,甚至还记得看完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后,才明白什么叫戏如人生,人生入戏,才明白张国荣的逝世对香港影坛是多大的损失。
兴趣是个逐渐成长的过程,无需刻意去培养,总是从一个领域中逐渐的深入,慢慢的牵引着你到其他的领域,人总是在不断得需找到兴趣与自己的精神共鸣中找到一种生活的乐趣与存在的价值。
高三,也因为对于篮球的痴迷,大大的影响了成绩。其实关于兴趣与学习,如何调节两者的关系是很为重要的。但是人有时就是后知后觉。待到高考,成绩并不很理想,比平时差了许多,掉到班级十几名之后,离一本差了几分,这是未曾预料到。在家中,当时的我觉得也没什么,大不了大学再继续努力吧,结果走到母亲的房间,看到母亲流眼泪,然后我不耐烦说,“你哭什么?不就是个考试吗?”然后母亲哭着对我说,“你就不知道争气,叫你好好学习,你就打篮球,玩游戏。”我听完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果断就对母亲说,“我复读一年明年肯定考上。”就对父亲时候对我说,“你母亲是个很要强的人,你得努力,不能让她伤心啊。”我躲在房间里,想了好久。母亲是个话语不太多的人,只知道给我和姐姐创造好的条件,没有什么太多的知识和高的文凭,靠得就是一双勤劳的双手。父亲总说我不勤奋,叫我学习妈妈踏实的做事情。我次看见母亲因为我的事情哭泣,我想那也应该是一次。
我突然想起电影《霍元甲》里面的台词,当时霍元甲已被下毒身负重伤,别人劝他走下擂台,他说,“你听这掌声,活着从来我自己一个人的事情。”也许我还没有道那种舍身为国为民的境界,但是我想正是这次高考的挫折,使我明白活着不是自己一个人事情,我有我的父母,我的姐姐,还有我的朋友们。
复读是迄今为止人生最为低潮的时期,既要忍耐放弃二本所致的舆论压力,又要重复枯燥无味的事情,不管对于耐力还是毅力都是巨大的考验。也正是因为这中憋在心中的纠结无法解除,逐渐我爱上的读书,在读书中,在与书籍的灵魂与精神沟通中,找到共鸣,找到宣泄的途径。
在这之前,高中三年对于古文名著都特为反感,结果本爱上的书尽然是《墨子》,但是对于其中的“兼爱”,“非攻”的思想觉得特别符合自己的想法,现在看来虽然都是过于理想主义,但是在于当时对于思想的启迪还是很有重要,至少给了自己积极的心态,明白了“爱人,己也在所爱之中”那份豁达。然后之后又阅读了《论语》,《大学》,《曾国藩家书》之类,对于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都有了更多的认识。
复读时每天中午也不回家,休息片刻就跑到图书馆看书,结果偶然翻到卢梭的《忏悔录》,觉得写得特别棒,虽然书中很多卢梭揭露自己恶心的东西,让人对他的人品感到反感。但是通过他剖析的方法和途径、所得的结论和他那些为自己的辩解,可以很好的启迪自己思维。慢慢的,我就试着跟他学习去剖析自己的一些行为,探究自己心里最真实的想法,虽然不能够像他那样赤裸裸的写出来,但是却能够让自己更好的发现自己。之后又看了关于尼采,斯密的一切书籍,也没有细致的阅读,因为毕竟这些名著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细细品味。
复读一年,其实学习上真的也没花太多的时间,却养成阅读和写日志的好习惯。而这两个习惯,都是在复读前都是我最为痛恨的。以前语文也是特别差,结果复读那年高考,语文是所有科目中考得的,我瞬时觉得语文老师们常说得那句“语文在于积累”是正确的,只不过我想加一句,就是“积累源于兴趣”。
转眼就写到大学生活了。踏入大学,来到北京,直达的火车也需要九个小时,背井离乡,很多事情需要自己解决,得到锻炼也获得了成长。
大学的生活,其实挺简单,无非是学习、学生会、社团、学生活动之类的。来到大学,学期成绩不错,考了,之后成绩就不如这般理想了,但是还不至于很差,每年都能获得奖学金,只是对于成绩已经不是那么热情追逐,反而去尝试更多的东西。大学很多事情都是次去做:次参加学生会,虽然竞选部长时失败了,但是这一段经历至少让我混熟了整个年级;还有次参加社团,当上了会长,做了很多关于支援西部,支教和三农的事情,虽然力量微不足道,但是还算为社会做出点贡献;次走向舞台,参与话剧的演出,虽然只表演短短的一段歌曲,但锻炼我的胆量为之后的跆拳道表演打下了基础。获得奖励也不少,但是我并不觉得这些奖励有什么现实的意义,因为自己参与到活动的目的仅在于一种表达,我很去享受像杰伦般站在舞台上的感觉,我很去体验像电影那般与人格斗的状态。就如同李小龙说功夫那样,“你可以学习到很多招式,很多致命的绝招,但是关键却是在于你如何表达你自己,表达你的内心。”
转而到了大三,很多的事情都尝试过了,突然觉得一种失落,我突然找不到这些尝试的现实意义所在,因为赤裸裸的现实告诉我,这个社会的评价体系起初并不在乎你懂的多少东西,而是你手中握着多少证书和你拿得文凭。我逐渐走向一种迷茫,对于大学这种教育逐渐失去了热诚,找不到上课的乐趣,远离课堂,慢慢学会去糊弄考试。可是自己又不断得谴责自己,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挥霍自己的青春。我突然感觉自己的理想主义在现实面前有点太过脆弱。在迷茫之中,想要寻求一种解脱。
觉得,自己需要换一个环境,不能再留在这个已经烦透的环境中成长,因为周围所充斥的一切,逐渐在腐化我当初的梦想,我所以为的大学并不如想象中那样美好,而我的梦想显然不只是跨入大学门而已,我所崇拜的卢梭,我所钦佩的王家卫显然在这个时候并不是像我这样浑浑噩噩感到迷茫。于是我决定我还得走的更远,去寻找心中的理想,正如苹果CEO乔布斯说的那样当你还不确定你的理想时”keep looking, do not settle”。
于是我开始慢慢酝酿着出国的想法,翻阅各种资料,了解各种机构,询问已经出国的同学。逐渐弄清了眉目,然后是做出计划。要想确保申请的学校还不错,首先得确保在学校的成绩平均分在80分,因为这些考试只有一次机会,然后是考一个不错的语言考试成绩,可以是雅思或者托福,做好申请。
大三上学期各种专业课,无从顾及留学的事情。大三上学期一结束,一看各科成绩还不错,就开始准备留学了,也没好跟家里人说,因为他们知道我成绩可能保研,就像我留在北京继续读研究生。由于大学英语的课堂几乎是睡过来,基本是靠自学英语,英语底子真的很差,四级成绩才490左右,六级不准备的也没有戏,但是还不知道雅思和托福是个什么回事,于又是一番咨询,知道去美国还得考GRE,但是时间有限,GRE怕是来不解了,于是决定还是往英联邦国家走要现实。都说新航道的雅思特别好,于是放假前就跑去新航道报了年后寒假班,想弄清楚雅思是什么情况,于是大年初三后就赶回了北京,开始我的英语征程。于是就在想这个英语该怎么学,当时真的是一头雾水,理科生对于英语的痛恨世人皆知。弄清了雅思后,觉得雅思和六级共同点在于阅读和听力,这两点虽然在考法不相同,但在能力上要求是相近的,而且显然六级的词汇对于雅思考试时大为有帮助的。于是我定了大概计划,先从六级开始,六级先从词汇开始,然后主攻听力,阅读。四六级就是这样,搞定阅读和听力,就特定能过。如是六级顺利过了,就会对自己有很大的鼓舞作用,然后就可以顺利进行雅思的准备,就算六级不过,先前的准备对于英语能力的提高也大有帮助,在准备雅思应该难度也会减少。于是大三下学期六级前,苦苦准备了一个月左右,几乎每天坚持六点半起床背单词,又是迫不得已还把堂课给翘了,然后下午没课就做阅读和听力,硬是吧那本单词书给拿下了,参加考试,考了五百多分,阅读就错了一题,听力也不错,就是其他项目的都特别垃圾,虽然分不是很高,但对于我这个痛恨英语的人来说已是莫大鼓舞,而那次班级过掉六级的也就没有多少人,我当时就来了信心,觉得雅思还是有望的,是要把作文和口语弄好就行了。六级过完后,又迎来专业的各种考试,无暇顾及英语,就先搁置了一下,仅是每天偶尔看看单词。校内考试一过,我变投入到雅思的考试,按照新航道老师之前所介绍的方法开始准备起来。与阅读和听力不同,口语和作文是主动的输出过程,这是很困难的过程,本来就很少说英语,更别提说标准的口语,作文或许还行,毕竟有高中的底子在。
思索数日,决定就从最烂的口语练起,当时基础太差,我都没好意思直接报班,怕被嘲笑,于是在学校先开始自己练。从网上下各种视频,什么李阳的疯狂英语,什么salad English,还有看各种美剧,什么《老友记》和《LOST》之类的,看完美剧才发现自己英语真的很菜,几乎听不懂,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从听天书般的感觉开始。
大三快毕业了,觉得自己口语有点进步了,犹豫良久,还是到新航道报了个雅思口语班,虽然总感觉会被嘲笑,但是谁叫小学时候的我知道不要害怕去尝试呢,挺了挺胸膛我就走进去了,学员不是很多,老外在那边叽叽喳喳,我着实不是很懂,然后问我的问题,听懂了我也只能简单一句两句回答,根本无法做出更深刻的解释,又是感觉词汇就在嘴边,可是怎么都说不出。不过情况总会好转,就想我大学时看的那本《The secret》说得一样,事情总会向你期望的那样发展,只要你坚信,并努力去做。于是随着去的次数多了,慢慢的也找到了感觉。于是报了名,直接去尝试了一下雅思考试,结果作文由于裸考就考了5分,口语竟然都有6分,当时觉得自己还是有希望的。当时还想尝试下GRE,于是暑假还报了个GRE班,于是又花了一个多月,学完GRE的课程,准备准备了雅思作文,结果再考试就过了,刚6.5,不过我已经觉得万幸了,然后学习GRE去了。
大四获知可以保研了,既觉得高兴,又觉得烦恼。保研已定,是个大好的机会,不会有什么风险。留学,未定,申请还没开始,但是符合自己的理想。于是踌躇不知如何抉择,询问父母,总是叫我自己抉择,不管做什么,他们都会给我的支持。可是还是特别烦恼,要是放弃保研,留学的事搞砸了,必然引起非议,对自己也是不小的打击。突然我想到电影《东邪西毒》里面的一段北丐对西毒台词,“我发现我的刀没有以前快了,我以前快是应为我直接,认为对的就去做。”虽然这有点理想主义,但不失有道理。
我们有时给梦想套上太重的枷锁,而这些枷锁全是来自人自己的内心,主要是我们放不下太多的执念。我记得徐克的电影《太极张三丰》有句话叫作“放下包袱,奔向新生命。”电影说张三丰在遭遇兄弟的背叛难以释怀后转而疯癫,却在经书和生活中悟出了道理,走出了阴影,继而领悟出太极拳。的确,人生有时的确得放下包袱,尤其是欲望的包袱。保研固然诱人,但绝不是自己的理想所在,即便选择了也不一定快乐,那为何不放下。放不下,就得不到,如此浅显的道理,我却想了良久。
后来事情继而发生转机,新航道澳洲留学部的工作成员打我电话,问了些留学的想法,并通知留学有优惠活动提供给我。我便考虑了许久,觉得所有的事情都指向留学这件事情,雅思也过了,也有留学机构的保证,而且自己也特想出去转转,而且父母也愿意支持我,那么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于是再和父母再次商量下,就同新航道的工作人员王啸取得联系,签订了合同,就开始进一步进行了留学的申请。
留学申请很复杂,不过幸亏有留学机构的老师们得帮助,慢慢得也就弄明白了,起初不是很放心,觉得留学机构会怠慢,降低学校申请的质量,不过慢慢觉得人新航道的老师还是挺负责认真的,所有的咨询都会及时解答,适时又会做出相应的指导。现在想来,人不仅得自信,还得他信,信任别人也是种能力,用积极的心态,学会相信别人,事情往往会往好的方向发展。最终我拿到了澳洲墨尔本大学的OFFER,现在正准备签证。
洋洋洒洒写了很多字,也许还不足以道出心中的感触,人生这本书太复杂,我们很难读懂别人的,又艰难得写着自己的,其实使我们坚持不懈的一步步走下去的无非是一个个期望,这只期望既是我们对于生活期盼,也是别人对我们的期盼。我们期盼明天会更好,于是努力做好今天,父母朋友期盼我们健康幸福,于是我们努力活出他们想要的样子。关于成功的解释太多,非要辩证的看,成功无非也是种失败,因为我们往往将成功限定在结果上,但其实成功往往是个过程,待到每段事情的结尾值得我们回忆往往不是一个奖杯或者奖状,而是一路走来的坎坷、唏嘘与幸福感。
我得感谢这一些人,因为有些事情不是靠自己的知识,体魄和信念就能达成的,而是别人在处在困境中给你的引导,所以我得感谢父亲在关键时刻的训导,感谢母亲的那滴眼泪。我还得感谢另一些人,那些总是在我路途中给你留下绊脚石,教我如何学会忍受责难与挫折,将一个个绊脚石变成前行中的垫脚石。我还得感谢另一些人,他们也许开始和我就是陌生人,却在重要时刻因为某种原因和我走到一起,对我有所帮助,为我的人生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得感谢那些提供给我留学信息网站的幕后人员,感谢为我提供的留学服务的新航道工作人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