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校区

报名咨询热线:400-779-6688

集团客服热线:400-097-9266

首页 雅思 托福 SAT 考研 A-level 网站专题 视频荟萃 教师团队 关于我们

首页 > 新航道头条 > 企业文化 > 张登:写在伦敦的一个月

张登:写在伦敦的一个月

2013-12-23 15:28     作者 :    

阅读量:

人生旅程恐怕大多可以算为一截截的短途。好比当年从春城飞往北京求学,坐在图-154式原军用飞机,一路听着机翼随着气流的轰鸣,心中忐忑的少年,我在多年后,终于也历经十多小时的空中旅程,踏上了伦敦的土地。转眼间,一年已将飞逝,回首起来,果然感慨万千。

别期将近,你无法不留恋这片土地。我想对于每个海外学子来说,首先不能忘怀的,便是抬头可见的湛蓝天空。好吧我承认,伦敦的雨仿佛撒娇的顽童,时常哭闹以博得人们的注意。所以英国开口闭口都是天气如何。

这许多年,忙碌的工作,仿佛教会了我深深的隐忍。我们的生活在哪里?我不太想。我在想工作。在丘吉尔的笔下,我恐怕就算是那种toiled to death之人。或者could have been这样的人。但国外这一年打开了一个阀门。我自认,比之一年前,我具备了更高的感受力。人能够在而立之后还不断提升自知,不是可喜可贺之事么?

如同当年上京求学的少年,留学之于我,也曾是美丽的憧憬。不同的是,比之younger的自己,现下的我更有实力去把握自己想要的东西。我想这是留学给我的一大馈赠:自由意志与决断力。每每有论文压身时,我总需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找出自己想要的。这本对我来说,是件难事。但久而久之,竟成了一大乐趣。好比一件艺术品,并非一条线性的选择,而是百般琢磨,反复推敲,多次试验,尚能趋于完善的境地。此间的成就感的确妙不可言。而每每与校友、教授论道,能够将所学所思和盘托出,与他人思想冲突锤炼,更是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至于自己想要的别的技能,想听的别的课,想了解的别的东西,更是需要自己的决断力,说干就干,没必要犹豫。

不知不觉书看得多了,便认真地不满于自己的无知起来。的确,the more you know, the less you know。正所谓天下之大,包罗万象,每个人能知之事,的确是沧海一粟。但正是这追求沧海一粟的过程,让生活充满色彩。我曾经是抵触读书的,认为新书浮躁,老书脱节。现下反观之,其实是入门不得其法,而徒然寻找借口而已。相信许多国人与我情况类似。伦敦地铁上,每天来往的人群中,可见白人最喜读书,往往手持一本,抑或一个Kindle,耳机一插,孜孜不倦。而国人上车,基本以iPhone为主,偷眼看去,基本都是游戏。伦敦地铁没有手机信号,倘若有,我估计刷微博的也不在少数。诚然,爱读书不代表能找到好工作,不代表能挣大钱。但就个人经验而言,有两点要说。一,好读书的人,只要不成痴,往往工作都不错。二,就我自己,若不读书,便觉心浮气躁;若连续几天不读书,便呆若木鸡,口齿不便。

留学,令心灵不羁起来。当走出这一片土地后,你才惊觉,其实行万里路并非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世界上许多人一生行事的准则。我一位同学刚从苏丹一家国际学校做副校长回伦敦上学,然后找到伦敦一家学校的副校长工作,而我的另一位同学此刻已经远飞迪拜去做副校长了,而另一位朋友眼下正在非洲参加一个野生动物保护的志愿者项目,随后将赴剑桥继续求学。一位校友刚完成西班牙的某大学交换项目,下面即赴德国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项目实习工作。至于说在欧洲各国旅游的朋友,那就数不胜数了。当你看到这些人们充实的生活,你不会觉得换一个地方生活有什么令人不安。人本来就有一颗流浪的心不是?所谓‘穷则思变’,当一个人的思路‘穷尽’的时候,就该以转换环境来获得新的方向。反观诸多国人同胞,明明具有实力出国留学或游历,却往往举棋不定,始终放不下。实际上,只要踏出步,许多事自然水到渠成。许多家长担心孩子不适应国外。我只想说两点,一,家长切忌对孩子过度呵护。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如果你总是对他/她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没信心,这时候要多问问自己,是不是内心深处不希望孩子独立?不希望他/她停止对你的依赖?二,让孩子多去国外游学看看,交一些国外朋友,给他/她足够的机会形成自己的判断,而不是你的判断。

至于语言,完全不用担心。你所要担心的只是如何在出国前考到足够的语言分数,至于出去了,只要态度端正,语言自然会好起来。所谓态度端正,有以下几点。一,做好越挫越勇的心理准备。雅思、托福都是浮云,考完了过来,会发现,别人说话还是听不懂!不要说普通学生,就连我这个8年的英语老师,都觉得一开始吃力。为何?一方面是英国的口音迥异于美国,且自身地域差异尤其之大,连英国人自己有时互相都听不懂。另一方面,自然是习语与俚语大量穿插,其地域性也很强,换个地方的人也听不太懂,只能凭感觉猜测。这种文化类障碍是造成英语不够用的主要因素,人人都有,所以不必紧张。二,天天坚持听BBC地方新闻和脱口秀,适应以上两点因素。三,天天看地方小报,如the Mirror, the Sun,而不是大报如the Guardian。因为只有小报中,文化因素充斥的语言才会出现。四,尽量参加一个社团或某种组织,或者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活动,狠命社交,狠命说英语。这类机会多不胜数,要充分把握。不出两个月,你就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腔/美腔,还能熟练地使用他们的俚语。五,课前充分准备材料,上课积极发言,参与讨论。学术性内容,不准备是讲不出什么的。这也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不可忽视。我每个3小时的课程,课前的准备时间至少也是3小时。否则,一个你连问题都提不出来的课,去上什么?

这便是独立学习的问题了。英国高校的过程监控不如美国那么严格,所以很多科目的成绩主要还是取决于期末考试,或论文。自觉性不好的同学,抑或独立学习力较差的同学,往往会容易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一旦失去了这个时间管理的节奏感,到期末就会手忙脚乱。此时抓住两点即可。一,要记住独立学习是西方高等教育的核心,上课是去讨论和启发的,绝大多数学习都是在课外发生的。二,最快最省心的独立学习方式,就是首先从前辈那里获取经验和资料,然后根据这些前人所得建立自己的计划表。

在西方‘全人’教育以及近年来提倡的‘公民’教育的背景下,大学教育已经远远地超越了其提供职场后备军的简单职责。与国内简单粗暴的‘上大学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的结果导向价值观不同,每个人在西方大学中获取的,在我看来,都是‘高端的教育体验’,而这种体验将带来人的成长和完善。几十年后你仍然会觉得这段教育经历物有所值。

末了,送各位一句话:留学,不带一双淘金的眼,只带一颗本我的心,上下求索,风光一路独好。

 

祝好运

张登

2013年8月4日

于伦敦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热门活动 更多

热门课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