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
公筷指的是专用来夹菜的筷子,一般来说分为两种:每人配备一双或一桌配一双到凉爽。这类筷子只可在夹菜时拿来使用。
筷子起源于中国,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而公筷亦起源于中国。宋代以前,由专人使用公筷公勺为食客夹菜,大家分桌吃饭,是文明礼仪。
《西湖余志》载:“高宗在德寿,每进膳,必置匙箸两副,食前多品择其欲食者,以别箸取置一器,食之必尽……吴后问其故,曰:'吾不欲以残食与官人食也'。” 宋高宗赵构吃饭用公筷夹菜给自己,不沾自己口水的剩饭赏赐给宫人们。
当时贵族人家里,把“公筷”作为一种待客礼仪:主人为了表示尊重,用公筷给客人夹菜。
很多人在翻译“公筷”的时候可能会下意识地翻译成“public chopsticks”,但其实真正地道的说法应该是“serving chopsticks”。相较而言,public更强调“大众的、公众的”,而“serving”更强调“用来服务的”。
因此,我们把这种起服务作用的筷子叫做“serving chopsticks”。同理,“公勺”就是“serving spoon”,餐饮的“托盘”是“serving tray”。
e.g. Tourists are urged to carry out self-protection measures, practicing social distancing, washing hands frequently, wearing masks and using serving chopsticks. 旅游期间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护,养成“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用公筷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