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
本文是一位“麻省理工”(MIT,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家长的经验分享,从给孩子选学校,到送孩子去读美高和MIT,她培养孩子的经历非常具有参考价值,今天我们来学习下~
陈诗雨同学在2017-2018年度大学申请过程中,在早申请阶段即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录取,并最终选择就读麻省理工学院,成为该校2022届新生。陈诗雨同学还是2017年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的得主。
一、美高经历
我女儿是2015年去美国读高中的,当时申请的学校中最后选择的是北卡的一个走读的非宗教私立学校。这个学校排名不是很高,我记得当时在北卡的私立高中的排名里是第十九名。
我们美高的申请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挺痛苦的过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实际上决定出国是非常早的,是在2013年就决定了。那么其实对我女儿有两年的准备时间,但是她是一个特别典型的理科生,她对所有死记硬背的东西都有排斥。她当时就拒绝背单词、刷题、刷托福、SAT的考题。所以她当时的托福和SAT标化成绩是比较低的。
她出国的时候托福只有71分。这个和现在很多高中出国的孩子相比,差距是相当大的。但是她的优势是在于一方面数学理科这种成绩比较好,另一方面她的英语标化成绩虽然低,但口语很好,所以她和别人交流的时候没有什么太大的障碍,所以面试给她加了很多的分。包括我们参加维立克第三方面试她的成绩也都是相当不错的。
当初考虑申请学校的清单时候,我们申请的有寄宿学校也有走读学校。收到的offer里也是两种学校都有。最后放弃寄宿学校选择了走读学校,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我觉得走读学校会住在寄宿家庭,这样可以让孩子和美国的家庭有更多的接触,更有助于她去了解美国的社会的情况,而且也能够更锻炼她和人相处的能力。另一方面,我觉得因为我们的标化成绩比较低,所以最好的寄宿学校我们都没有申请到,那还不如去一个相对还不错的走读学校。这样可能孩子学习的压力会比较小,她会过得比较轻松。
通过这三年的学习,我觉得我女儿可以说在很多方面都有进步。最重要的,我觉得美高的优势,主要有三个。点是自由选课。我觉得这点对我女儿是特别重要的。因为首先她可以选她自己喜欢的理科,她可以多修,只要其他的课程满足了学校要求的学分就可以。
另一方面,我女儿是特别不喜欢体育的,因为她曾经骨折过一次,从那以后她就对体育有一种排斥。但是去了美高如果你不愿意参加跑步、篮球这些体育课程的话,你即使去做裁判或者是做计分员为球队服务,学校也可以算你的体育成绩。这就给了她一个很大的选择空间。所以这个她觉得特别的自由,是她特别喜欢的一点。
而且她们学校的体育这类课程的学分呢,是把体育和活动算在一起的。比如说她去参加学校的舞蹈课、声乐课等,这些都算在这一类的学分。
第二点,我觉得就是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国外上课的时候,尤其是文科的授课的过程中,老师会引导学生去做一些对问题的思考。这个其实对孩子思考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说她们上美国历史课的时候,讲到比如说某一年通过了某一个法案,老师就会让你去思考,为什么这个时候能够通过这个法案?什么样的人会比较支持这种法案?什么样的人会反对这种法案?然后围绕这一个话题,进行好多好多个不同侧面的讨论,这个其实是非常能够帮助学生去构建自己的思维体系的。她在这方面现在也确实有了很多提高,再看文章或者我们讨论话题的时候,她就能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或者她认为别人说的对或者不对的地方在哪里,她都会有自己的一个思路。我觉得这一点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第三点,我觉得特别重要的就是:美高让她有了一个寻找自己未来的机会!就是她可以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包括去其他的一些学校的实验室去做一些研究,尝试自己是否真的喜欢数学或者真的喜欢哲学?她的尝试的机会是非常多的,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可以沿着自己的这个喜欢的科目去不断的深入。
比如她的数学课,因为她在国内一直是数学实验班的,她的数学的成绩在出国的时候比她学校的这些同龄人的数学成绩是要好,学的东西也多,她在学校就已经把学校最的数学课学完了。后来学校给她找了北卡州立大学,她通过网络同步和大学生一起上一门数学课。
后来她和她在北大学数学的朋友沟通过,她上的这门州立大学的数学课程的内容是相当于北大大三的时候学习的课程。所以我觉得美高提供了让一个孩子们去寻找自己未来的机会。
所以我觉得美高,给我们其实是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她出国取得的这些进步,确实是我在她出国之前没有想到的!
二、美本申请
而且美高生活的这种丰富多彩,也为她的大学申请提供了很多素材!因为大家都知道美本的申请是一个特别特别复杂的过程。
美本的申请过程除了标化成绩以外,还要看很多很多课外的东西。美高期间我女儿参加了很多活动。
我女儿的SAT成绩是1510,作文是满分,托福成绩是109,她SAT2考了数学和化学两门,数学是800满分,化学是770。有十门的AP课程。有些课程的分数还没有出来,因为是她今年五月份刚考的,之前出来成绩的应该都是五分。
这些都是她的一些标化成绩。她是一个理科生,她拒绝死记硬背的任何东西,她在美高的这三年也几乎没有刷过题。她英语成绩的最后结果,实际上都是在日常学习中得到的锻炼。
另外,因为她数学成绩比较好,她在美国参加了不少的数学比赛。除了AMC、AIME这种国内孩子也能够参加的比赛以外,还包括州里的各种数学比赛,她也是她们学校的数学校队的成员。另外,她去MIT参加了MIT的女生数学邀请赛。
这个邀请赛是只有在美国和加拿大读高中的孩子才有资格参加。是MIT根据AMC12的成绩,邀请成绩的前三百名女生来参加。然后她去的那一届她取得的成绩是68名,在所有女生中68名这个成绩相对来说我觉得还算不错。而且我觉得这次比赛对她申请MIT到最后被录取,我觉得是发挥了很大作用的。
科研方面,因为她除了喜欢数学以外,对生物还比较感兴趣,所以她在暑假,去维克森林大学的再生医学研究室实习了五周,跟着实验室的研究员们做简单的生物实验。另外她也在国内的一个医院去实习过几天,因为她对医学也是有一定的兴趣。
另外,她也参加了很多很多的活动,其中占比最重的就是数独。数独一直是我女儿的爱好,从小学就开始接触数独。可以说这些年也参加了很多比赛。她个人最好的成绩是作为中国队的队员参加数独世界锦标赛作,取得个人第四的成绩。这个成绩也是咱们国家的数独选手在海外举行的世锦赛里取得的最好的个人成绩。
她还担任了中国的数独形象大使。在中外进行数独交流方面做了一些事情。比如说帮助做题目翻译之类的,还因为数独参加了最强大脑节目的录制。
她还参加过一些专门举办以数独为主题的夏令营,她作为教师教孩子们做数独,她还组织了自己的数独俱乐部。这个俱乐部是不仅在国内的上学的时候就做的,她出国以后在美高也成立了一个数独俱乐部。
另外她还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拉拉队,同时她也组织了她们学校自己的数学队,每周都要去参加网上参加一次数学比赛,比赛以后她就作为tutor给队里的成员讲解比赛的题目,帮助大家共同进步。
她还做了很多义工的工作。比如说参加了学校的一个拒绝饥饿俱乐部,这个俱乐部的成员定期做一些蛋糕或其他食品,然后送到相关的福利机构,让大家避免饥饿。她还会到幼儿园去做义工帮助老师照顾孩子。
她还参加了一个阅读的俱乐部,这个俱乐部是帮助低龄的孩子培养阅读能力的。她会每天读一本书,录制五分钟的音频,然后把这个音频发到俱乐部的群里,给低龄的孩子们去听,培养她们阅读的兴趣。
她还在一个中文学校做舞蹈教师的助教,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在美本申请的时候,CommonApp申请系统里有一个大表就是要填学生的各种活动的。她是把这个表填的满满的,还有些东西可能都没有地方填。
在申请文书上。我们在CommonApp系统里的主文书用的是自选题目。因为当时我们觉得其她的固定题目可能都没有办法突出我女儿的特色。我们觉得她和别人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她在数独方面的这个成绩。那么如果要想突出数独,固定题目不太好写,所以用的自选题目,主要讲了她在数独上面的一些经历,然后用这个主线讲她和世界之间的联系。
在其它的副文书里,我们整体突出了三点,点就是坚持,这也是我觉得美国的高校特别注重的一个品质。我觉得,尤其是藤校她们会特别愿意看到你在某一方面的执着和热爱,长久的去做一件事,然后来体现你内在的品质。那么我们在这点上其实主要就是从数独和她的一些义工服务中去体现的。
第二个在文书中我们主要着重写的就是leadership。leadership这一点,从字面上理解是领导力,但是我们当时没有从你当一个领导上去写,而是更多地体现用你所学和所能去影响你周围的人,我觉得从这个角度去写就变得容易多了。
因为一个学校可能学生会主席只有一个。但是像我女儿做的各种tutor,不管是做舞蹈教练、还是数独队的教练、还是她组织的数独俱乐部、还是她参加的阅读俱乐部,这些都能够体现她用自己的所学和所能去影响周围的人。虽然你影响的范围和人数可能不够多,但是这种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定能够对周围有所改变的。
第三就是体现一些科研的精神,她对数学和生物这方面的一些研究就能够体现这点。
应该说我们非常非常的幸运,通过这三年的一些规划和发展,我们在早申请阶段就收到了MIT的录取通知书。我真的觉得这是特别特别幸运的,因为我们几乎没有经历各种折磨就拿到了自己梦想的offer,我也看到很多这一届成绩各方面都比我们好的孩子,一直熬到了RD甚至补录的阶段,然后才拿到自己满意的学校offer,甚至有的最后都没有拿到。
所以我觉得我们真的是特别特别幸运的!而且被大学录取,这个幸运就变得更加的重要!因为每一个申请MIT的孩子都是非常非常的。这个offer可以给你也可以给他。所以我们真的是特别特别的幸运。
而且从今年的申请结果看大家都觉得今年的申请是特别特别惨烈的。因为太多的孩子可能觉得在早申请阶段能够拿到一些保底校的offer但都没有拿,这个变化是大家可能没有想到的。综合看今年的申请结果,我觉得能够体现这么三点,跟大家分享一下。
,真的是体育生吃香。各个学校,个能够定下来学校的往往都是体育生。这点也体现出美国整个社会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所以如果大家的孩子是有某方面特别擅长的体育项目,一定要鼓励孩子坚持下来,一定不要放弃!
第二点说出来可能会挨骂,但是我还是想说,第二点就是拼爹的优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我举个例子,给大家来说,前些天我们去美国参加我女儿的毕业典礼,当时在她们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有一天房东过来了,跟我们聊了一会儿天,问到我女儿去了哪个学校?我女儿回答说去的MIT,这时候房东说了一句话,他说:那你一定特别聪明,或者你爸特别有钱。
从这句话里头就能够体现出,即使是在美国人的这个思维里,也是需要有背景去支持的!虽然其实他说的这个话可能在MIT不是特别的适用。因为MIT其实还真的是录取了很多成绩非常、但是并没有什么家庭背景、或者家里也不是那种特别有钱的家庭的孩子的,但是其它的一些学校真的是有这种倾向。
因为各个学校的风格不同!有的学校,比如说我就需要培养,或者我就喜欢有leadership的人。那么可能家庭背景会对学生在这方面有更多的支撑。可能捐款也是一方面吧,因为你家庭有钱的话学校可以拿到更多的捐款。毕竟私立学校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学校的运营经费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捐款的。所以学校会对这点比较看重。
第三就是在申请的过程中,留学生整体是不占优势的。一方面留学生的录取名额少,另一方面就是中国学生之间的竞争其实还是非常激烈的。比如说一个学校,我只能录取四个中国孩子,那么你实际上面临的竞争首先是来源于中国孩子之间的竞争。
但是中国孩子可能会有很多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说可能都理科比较好、擅长某一个音乐项目等等,学校会觉得中国孩子都好像啊。所以对中国孩子录取上有些学校会觉得没有特色。
但美国的学校,尤其是大学,她会特别的注重学校学生的多样性。那么在中国孩子之间比较,我觉得美高的录取还是要优于国内的学校的。因为你经过了美高几年的学习,可能更能够适应美国本科的这个学习过程,包括你的成绩、各方面的提交的信息,美国学校也就会觉得可信度更高。
在整个的申请过程中,有几点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一定要去看学校,来确定自己的梦校。因为以我女儿的经历来说,她的梦校是有一个变化的过程的。她在初中就去看过一些学校,最初的梦校是普林斯顿,并不是MIT。
后来在美高阶段,她通过一些比赛机会,又去了一些学校,包括她们州里的一些学校。我们去美国的时候也都带她走过一些学校,包括加州和北卡各种学校都走过。后来她的梦想就变成了MIT,这就是深入访校以后带来的一个结果。
所以我建议,大家如果有精力的话一定要带孩子去深度的访校!然后来确定孩子最喜欢的那个学校是哪个?她的的梦想是哪儿?同时梦想一定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我们就是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
在申请的最初阶段。我真的不觉得MIT会给我们录取。我觉得这个几率太低太低了。我自己觉得都不超过百分之一。所以我让我女儿ED了杜克。我说我们很幸运的原因之一,也是杜克defer了我们,我女儿才能实现梦想,去了MIT。
第二个经验就是围绕孩子自己的兴趣来开展活动。这个是在整个高中阶段可能就要做好规划的,因为不管从国内高中三年,还是美高四年的情况申请,活动都要有一条主线,把她连接起来,并通过这条主线突出你对周围的人的影响,这可能会对你之后写文书来突出孩子的特色是特别有帮助的。
第三个经验,是要做好一个合理的规划和时间的安排。因为无论你怎么做活动,GPA永远是排的,标化可以说是硬门槛。我了解的美国大学的录取过程,基本是先划定一条线,这条线就是GPA和标化的成绩,达到才能够进入下一个环节。就是说你只有达到了她划定的这条线以后。你的孩子所有的其他申请材料才会被审阅。所以GPA永远是的。
三、留学准备
另外还有一点经验的分享,是关于出国前所需要做的准备的。在这儿想跟大家分享这一点,是因为我女儿出国前我是做了很多很多的准备工作的。从2013年决定送她出国开始到她走之前,对美国的高中,我真做了一个特别深的研究。包括从网站上我翻看了一大堆学校的情况。然后给她选校确定申请的名单等等。
包括她去美高以后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我都做了一些了解,而且是给我女儿做了一些心理准备的。当时我觉得我的准备和她的准备是做的相当充分的。但实际上出国了以后,你才发现,这些准备依然不够,尤其是在心理上面的准备。
因为你在美国的这三年的过程中她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而且再加上我听说的很多例子,比如说学校的一些不公平的待遇、美国中西方文化冲突所带来的一些误会,这些孩子都需要在离开家庭、离开父母的情况下自己一个人独自面对。
还有出国以后和国内生活学习生活的产生的一些落差。比如说有的孩子在国内是非常受欢迎的,但是出国以后,认识你的人很少,你和美国的同学之间缺少共同的话题,等等原因。很多孩子都会产生失落感,再加上学习各方面的压力,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孩子都有一个不适应的过程。纯英语的环境,对孩子学业造成的压力,很容易给孩子产生很多负面情绪。
所以我建议大家决定送孩子出国以后一定要在心理上给孩子们更多的准备,另外,在孩子出国后给孩子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跟孩子保持一个顺畅的沟通帮助孩子去平稳的度过适应期,我觉得这个是特别特别重要的!
以上就是我对我女儿出国情况的一些分享,包括我们自己的一些小经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