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
考研的同学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复习过程,终于迎来了考前的冲刺时段。由于每个人的学习习惯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各不相同,因此,每个人发起冲刺的具体时间也因人而宜。笔者建议:无论是起步较晚、以sprinting方式“短距离快速冲”的考生,还是精心准备、以spurting方式在“阶段加速冲”的考生,现在都要一鼓作气、全力以赴。那么,冲刺期应当怎样做才能使成绩巩固并得以提高呢?
借用郑板桥先生形容“画竹”要领时的一首诗:
四十年来画竹枝,
昼间辛勤夜间思。
削尽冗繁留清瘦,
画到生时是熟时。
英语复习也是这样,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追求广博,到了冲刺阶段,就要力求精湛。无论是依赖主客观题型的简化思路,还是把握各类知识的简化方法,都要学会沙里淘金、以“质”取胜,以下的举例我们就以08年的为例。
(一) 因果关系策略:
很多完形填空或阅读理解的篇章是社会科学的专业学术论文。
比如2008年“语言知识运用”中的完形填空题就属于这一类。这类论文的一大特点是,全文都在说明一个因果关系,这个因果关系可以用y=f(x)这一公式来表示。x是自变量(原因),y是因变量(结果),这一关系的表述就是全文的核心问题:“种族的智商高低与遗传病概率有何联系?”文中提出,独立研究人员Gregory Cochran提出了创新观点:中欧某一种族(可能是犹太人)的智商优于其他,而智商越高,遗传病概率越大。在这篇论文中,x就成了智商高低,y就成了遗传病概率,两者之间成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对于这篇文章核心问题的回答是:种族遗传病概率与种族智商成正比。
如果能够在阅读篇章的时候,将全文几百字内容抽象成y=f(x)的因果关系,我们就不必担心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将文章简化为核心问题和因果公式y=f(x)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留清瘦”的过程。
循着这一思路,我们再来看2008年阅读理解的篇文章:
首先,阅读文后问题,感觉这是一篇讲述女性生活压力的议论文;
其次,对文后问题归类,第21、23和24题是微观问题,其他是宏观问题;
然后,来到文中寻找y=f(x)的因果关系:
通过阅读自然段,我们可以试归纳:
“女性面对压力较男性更易焦躁。”
x为压力,y为焦躁,y=kx (k为脆弱性系数,k>=0);
x1为女性的压力,y1为女性的焦躁,设y1=k1x1(k1>=0);
x2为男性的压力,y2为男性的焦躁,设y2=k2x2(k2>=0);
则k1>k2。
通过阅读第二自然段,我们又可以对原有因果关系进行润色:
“女性较男性更易焦躁的原因是性激素分泌较男性多。”
也就解决了k1>k2的原因。
这时,第21题的答案就很明显了。
2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first two paragraphs?
A. Women are biologically more vulnerable to stress.
B. Women are still suffering much stress caused by men.
C. Women are more experienced than men in coping with stress.
D. Men and women show different inclinations when faced with stress.
Inclination意为“倾向、喜好、意象”,而不是面对压力的脆弱度,所以D选项是干扰项,应当排除。答案是A。
此时阅读第三自然段,发现又增加了一个要素:
“女性易焦躁的另一原因是:她们压力的来源更多。”
公式变为y=(k+o)x(k为脆弱性系数,k>=0,o为压力来源,o>=0)
第22题的答案也就清楚了,D选项be exposed to more stress与文中increased “opportunities” for stress含义相同,所以选D。
22. Dr. Yehuda’s research suggests that women
A. need extra doses of chemicals to handle stress.
B. have limited capacity for tolerating stress.
C. are more capable of avoiding stress.
D. are exposed to more stress.
继续阅读第四自然段,作者又进一步提出了一个新观点:
“女性接触的事务多具有长期性和重复性的特点。”
公式变为y=(k+o+p)x
(k为脆弱性系数,k>=0,o为压力来源,o>=0,
p为压力性质,长期压力时p=1,一次性压力时p=-1)
所以,第23题的答案自然是C(可持续和频繁的)。
23. According to Paragraph 4, the stress women confront tends to be
A. domestic and temporary.
B. irregular and violent.
C. durable and frequent.
D. trivial and random.
第五自然段以Adeline Alvarez(缩写为AA)为例说明,第24题稍有难度:
24. Then sentence “I lived from paycheck to paycheck” shows that
A. Alvarez care about nothing but making money.
B. Alvarez’s salary barely covered her household expenses.
C. Alvarez got paychecks from different jobs.
D. Alvarez paid practically everything by check.
D选项是干扰项,paycheck是指支付薪金的支票、薪金或工资,但在文中并没有说到pay by check,而是说的pay the rent, pay the car payment and pay the debt。加上前文说到AA离婚后成了单亲母亲,所以生活拮据、入不敷出。因此,答案应当选B。
第六自然段是结论部分,因为从公式y=(k+o+p)x中可以看出,压力的系数有k、o、p三个,分别是女性脆弱性、压力来源和压力性质,脆弱性是内因,压力来源和性质是外因。那么对症下药,由果导因,要解决焦躁的问题,就要从压力的三个系数下手,作者提出的方案是:分散压力,保持健康。
第25题是给文章选择题目,属于宏观问题,选项也有较大的迷惑性。
2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 Strain of Stress: No Way Out?
B. Responses to Stress: Gender Difference
C. Stress Analysis: What Chemicals Say
D. Gender Inequality: Women Under Stress
首先,我们可以排除C,因为C选项只涉及到了性激素一个方面,也就是仅体现了公式中的k系数,没有涉及o和p。
其次,全文可以说一直围绕女性问题进行分析,所以应当有gender的考虑,因此可以淘汰A。
,B选项只是提到Responses to stress(对压力的反应),冒号之后又加了个副标题:男女不同,那就只是涵盖了男女对于压力的不同反应,而不是分析面对压力出现不同反应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所以,D选项就当仁不让地成为正确选项。D选项的意思是:性别不平等之压力下的女性,可以理解为将k、o、p三个要素综合理解为性别不平等的三种表现:内因是雌性激素,外因则是女性面临的压力来源和性质,具有一定的社会结构性。所以,D选项实际上需要考生在原有的因果关系基础上进一步升华,总结并上升到社会结构的层面上,才能够选中正确答案。这是对考生提出的一个较高要求。
(二) 有据排除策略:
对于客观题型,包括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听力试题,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化地“得分”。在冲刺阶段,就要回顾丢分题,分析丢分原因。
假设大家都认真审题、读懂要求并理性选择了,排除因为心理因素导致的因紧张看不懂题的情况,那么,“丢分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全新知识;另一类是被干扰选项干扰产生的误判。全新知识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穷尽的,比如某一类语法知识;另一类是不可穷尽的,比如各个领域的专业词汇。干扰误判的情况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受上下文干扰;另一类是受其他三个选项的干扰。综合起来,可以用图1表示:
全新知识干扰误判
I可穷尽知识上下文干扰
II不可穷尽知识选项干扰
图1 “丢分题”情况解析图
在2008年的完形填空题中,常错的题目有5个,即第2、8、11、13、15题。
第2、8和15题是典型的“搭配”(collocation)题目。
第2题:
He is that __2__ bird, a scientist who works independently __3__ any institution.
A. unique B. particular C. special D. rare
“珍禽、稀鸟”的固定说法:rare bird,而不是unique bird,用来形容人群中的鹤立鸡群者、或卓然不群者,这里指的是独立研究人员Gregory Cochran(可简化记忆为“GC”)。有的考生选择particular,首先没有particular bird这种搭配,其次,也可以用“同一词性的同一个词不在同一篇文章中重复使用”的规律来排除,因为在第8题中,形容犹太人时,使用了a particular people,所以,回溯到第2题,这里就不可能使用的是particular这个形容词了。
第8题:
The group in __8__ are a particular people originated from central Europe.
A. progress B. fact C. need D. question
in question,指正在研究中的,这里指GC正在作为案例进行研究的犹太人。In fact显然不能表达科研案例的意思。
第15题:The former has been __15__ to social effects, such as a strong tradition of __16__ education.
A. given up B. got over C. carried on D. put down
词组put down to sth.,意为“归因于”,give up to/get over to/carry on to三个词组都没有指向原因的含义。包含有“归因于”意义的词组还有:on account of/owing to/due to/thanks to/lie in/rest with/be determined by/lie at sb.’s door/as a result of/because of doing sth.等。
第11和13题是典型的词语“辨析”题,一般采用排除法。
第11题:
This group generally do well in IQ test, __9__ 12-15 points above the __10__ value of 100, and have contributed __11__ to the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life of the West, as the __12__ of their elites, including several world-renowned scientists, __13__.
A. unconsciously B. disproportionately
C. indefinitely D. unaccountably
四个词的结构、长度和含义都比较有迷惑性,属于强干扰选项,正确选项像是错的,而错误选项反像是对的。uncousciously是“无意中地”,disproportionately是“不成比例地”,indefinitely是“不确定地”,unaccountably是“无法解释地”。四项的干扰力度都很大,上下文本是说犹太人对西方知识和文化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A项“无意中做出贡献”似乎对;B项“不成比例地做出贡献”反而觉得似乎有贬义;C项indefinitely如果错误理解为infinitely(无限地)“做出了卓越贡献”似乎对;D项unaccountably如果错误理解为“功德无量”好像又讲通了。针对强干扰选项,就要运用强排除法。强排除法的个步骤就是把选项分解。indefinitely去掉词头、词缀,definite是“确定的”,就不会理解为finite“有限的”。unaccountably去掉词头、词缀,account是报告、叙述,“无法解释地”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第13题:
As careers of their elites, including several world-renowned scientists, _____。
A. affirm B. witness C. observe D. approve
关键就是排除B选项witness和D选项approve。
Approve被排除的标准在于,它的主语必须是人,意为“批准”。
Witness被排除的标准在于,它是及物动词,后面要加宾语。
于是,A选项Affirm表示“确认、肯定”,与上下文是相符的。
综上,像rare bird,in question和put down to这类“搭配题”,既属于可穷尽知识,又属于不可穷尽知识。说他们可穷尽,主要是指在时间容许的情况下,利用像《牛津高阶英语词典》这样的工具书,是可以查到大多数固定词组的用法的(词典中的粗体字词组)。很多词组很像汉语中的成语,有它们的文化典故出处,学习这些惯用搭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说他们不可穷尽,是指到了冲刺阶段,已经内化于心的搭配知识不可能占总量的a hundred percent,要在短时间内制定力求穷尽的目标,往往事倍功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再次采用“留清瘦”的思路,那就是尽量把此前复习过程中水到渠成已经内化的搭配知识巩固下来,把“已知”掌握到扎实,“未知”就不要再花费气力了,如果在考试中遇到,就尽量采用排除法。因为“已知”除了在客观题当中得分之外,还可以在主观题当中淋漓尽致地发挥。
而像disproportionately和affirm这样的“辨析题”,就基本上属于不可穷尽知识了。平时看词汇书的目的就是尽量在浩如烟海的单词中找规律,以词根、词缀的方式也好,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也好,用趣味联想法也好,能够记忆和使用的词汇总是占不到所有英文单词的a hundred percent,就像任何一个中国人也很难完全掌握所有的汉字一样(词典编纂者除外)。因此,能够通过英语的词根及语法知识“有依据地排除”indefinitely、unaccountably、approve和witness这些干扰选项,就成为解题法宝。
(三) “跳出来”思维策略:
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对自己有没有进步产生怀疑。尽管做了一些真题、会了一些单词、有了一些语感,但往往一做题就错,一被考就露怯,自信心常常被自己的疏忽和粗心打击。同样是在看文章,同样是学过的语法点,别的考生能够想到的,自己就没有听说过,或者本来知道,但在具体题目中就忘记了应用。这种情况从记单词、到看句子、到写作文,都可能出现。
1、“跳出来”记单词:
很多考生考前不仅掌握了考研英语词汇,而且掌握了GRE词汇,甚至GMAT词汇。但很受打击的是,有一次听到老师说了一个词,发现自己还是没有听说过。这个词叫做mink。当时提到的词组是mink coat,以为貂皮大衣。这在词汇列表中还是能够找到的,但因为不常使用,所以遇到的时候还是可能抓瞎。那么,既然碰上了,那就换一种方式检验自己。Mink这个单词以min开头,后面加一个字母k,那么我们想想以min加一个英文字母的“四字母单词”都有哪些,从字母a到z找一遍,发现有下面9个:
mind思想、心灵
mine 人称名词所有格;我的
mini 迷你、袖珍
mink 水貂 mink coat貂皮大衣
minn. 明尼苏达州
mino 日本劳工阶级所穿的草制外衣
mint 薄荷、铸币
minx 轻佻女子
miny 如矿坑的
这9个单词中,有的很熟悉了,如mind/mine/mini/minn./mint,有的还有些陌生,如mino/minx/miny,那么顺便就把这9个词都记住了。记单词不要有一定之规,也不要总设定“一网打尽”的目标。遇到一个就记几个,这样时间长了,词汇量就会有扎实的积累。这就是“跳出来”记单词法。
2、“跳出来”理解句义:
比如“部分否定”这个知识点,not…because…,在理解的时候,要先将because后面的意思译出,然后对其进行否定。就像下面这句话:
Social and legal norms might not differ because the latter is more effective.
如果硬译,就容易忽视not…because…结构,理解为“社会和法律规范可能并没有什么差别,因为法律规范本身更有效力。”这就与原文的意思大相径庭了。
原文是《国际组织》中的一篇以“雇佣军制度(Mercenaries)”为研究对象的国际关系论文,论文试图说明这样一个核心问题:“不符合法律规范的社会规范为什么能够存在并起重要作用?”文章意在给出这样的答案:在一个社会中,规章制度是否能够执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核心规范与这些制度是否能够契合。能够契合的法规效力高,不能契合的法规效力低。
因此,上面那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说:“法律规范的效力并不一定比社会规范的效力高。”
之所以出现忽视“部分否定”知识点的情况,原因就在于没有跳出单个句子,在整篇文章里看这句话,而是拘泥于自左至右的阅读顺序,逐词硬译,这样很容易导致“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结果。
怎样克服这种“跳不出来”的情况呢?要运用“宏观套微观”的模式去看待知识。任何一个知识点都不能孤立地看待,要从整体出发,逐步进入具体内容。这与不断寻找因果关系的思路是异曲同工的。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要以y=f(x)的宏观去套文章中各个自然段的微观;在回顾曾经做过的真题时,要以宏观的语境帮助自己排除干扰项;在理解一个句子时,要思考其上下文的核心主旨,然后判断其中包含的核心语法知识点。这样,就不容易走偏。
3、“跳出来”写作文:
考研中的作文题是考生向考官展示的一幅作品,画笔就是笔下流出的语丝和情感。要在众多考生中崭露头角,也需要“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的思路,要善于发现、发掘“闪光点”,像郑板桥老先生笔下的青竹一样,潇洒挺拔、独具神韵,简洁才能具有穿透力。主题句(topical sentences)鲜明,让人一眼就看到“点睛之笔”,立论清晰,说理有力。
还以2008年考研英语试题中的大作文为例。这是一幅卡通漫画,画的是两个残疾人扔掉拐杖,把腿捆在一起走南闯北。图下还有两句文字解释:“你一条腿、我一条腿;你我一起,走南闯北。”题目要求写一篇160-200词的议论文,要包含三个要素:首先,简要描述漫画;其次,解释漫画的含义;,给出评价。这实际上就暗含了作文的“三段式”框架。自然段,描述漫画;第二自然段,解释含义;第三自然段,给出评价。
从标准答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解释含义时,这位作者运用了三个层次进行分析:个人、集体和国家,总的思路是“全球化时代的相互依赖”,并且从漫画中两个人阔步前行,想到了执行力问题。在评价部分,这位作者则强调了合作、而非冲突,是社会前进的推动力。
很多同学看了标准答案后的个反应是“背”,把这篇范文背下来,下次遇到就有的参考了。这不是“跳出来”的思维方式,而是“陷进去”的思维方式。如果千篇一律,何来高分呢?这篇范文有可能是当年考生中最有竞争力的一篇,但如果再出同样的题目,也不能落于窠臼。要“跳出来”创新。
怎样“跳出来”创新呢?比如,他用的是个人—集体—国家的思路,我们可以用个人—国家—国际的思路,甚至可以采用中国的“天下观”引申出“世界”(World)而非“国际”(International)的解释。再比如,他将两人阔步前行理解为要有执行力,那我们可以将这种执行力发展为法制化,甚至结合上文中提到的社会核心规范认同与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在评论中加以表述。比如在后京都时代的全球气候治理中,很多国家不愿承担责任,因为他们认为他们不是“残疾人”,这种情况下怎样促成合作?这就把漫画的内容进一步升华了。
当然,要注意,不管思路信马由缰时驰骋到多远,落笔时都要把缰绳拉回来,拉到我们前面所说的y=f(x)因果关系上来。200词以内,要说明的只能是一个因果关系,选择一个问题来回答:比如,就回答“如何应对不合作”这一问题,答案就是“把它们的拐杖取走”。新颖的思路还要用有力地论证来支撑。要让考官在阅读时感受到,如同进入了这位考生自己的王国,能够感受到这位考生的热情、理性与胸怀。这样的写作,才符合“跳出来”的思路。
综上,总结一下考研英语冲刺阶段的复习要领:
考研诚如马拉松,此时不冲何时冲。
跳出重围渡难关,削尽繁冗留清瘦。
在此预祝考生朋友们能够拿出人生至坚的毅力,拿下这一步,取得来年的考研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