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
留学固然是好,但是当广大家长将目光聚焦在留学带来的优势,当家长们都在热火朝天地讨论“该送孩子去哪个国家”这类长远问题的时候,大家往往很容易忽略问自己一个问题:孩子真的适合出国留学吗?
2010 年暑期,有位朋友介绍了一位家长过来。这个家长事业做得很大,40出头,算是一位成功人士。他找到我说:“胡老师,我想把孩子交给您。只要您帮我把孩子送出国,花多少钱我都愿意。”因为还没有跟孩子见过面,所以当时我没有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我说:“请先让我跟你的孩子聊一聊。”后来我跟他的孩子单独约了时间做了一次交流。跟孩子聊完后,我了解到这个孩子不仅学习基础较差,更大的问题是身上还有很多坏习惯。如网瘾很大,经常通宵熬夜玩网游;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平时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基本上在学习和生活上都很难自理。试问这样的孩子,送到国外去,父母又怎能放心呢?即便一定要让孩子出国,也一定要把这些不良的习惯纠正过来,把学习基础打牢后方可考虑送到国外留学。只有这样,孩子出国后,才能够开展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孩子适合留学?简而言之,我认为至少要把握好一个原则:“好”孩子可以出国留学。
诚然,孩子原本没有好坏之分,世界上没有坏孩子,只有个性不同的孩子。之所以这里借用一个“好”字来概括,主要是想借助我们常常说的“三好学生”中的“好”的概念进行一个类比。在此,我引入中国教育里“三好”标准中的德、智、体三方面进行大致概括。
德
即指孩子在思想上的自强自立,有辨别是非和约束自我的能力。
如今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6个家长围着一个孩子转,在家里孩子可能享受的是衣食无忧的待遇,生活、学习无忧无虑,遇到什么问题,都是家长们帮助解决。国内学习期间,在学校有老师来管理和约束,回到家后有父母督促进行学习,然而到了国外基本上只能依靠自己进行自我管理。就像一根弹簧,在国内受到父母和老师的约束,处于一种压缩状态,但是一旦到了国外,突然没有任何人在身边进行管理和约束,处于极度的伸张状态。巨大的反差之下,如果孩子缺乏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的话,非常难以把握期间的平衡,容易出现各类问题。例如,很多年龄小的学生,到了国外后根本没有目标,每天除了正常上课外,业余时间自由自在,不知道如何安排时间,于是习惯性地打开电脑,开始玩游戏,越玩越上瘾;更有甚者,通过影视、报纸杂志和网络接触到大量不健康的东西,由于抵御能力差,容易走上歪路,无法自拔。
我有一位大学同学,目前定居美国,每次回国我们都会不可避免地聊到孩子的学习情况。有一次他跟我提到他儿子所经历的一件事情。他的儿子在高中时候交了很多朋友,其中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后来卷入了毒品事件中,而这个学生最开始只是因为在晚会上觉得很好奇,所以尝试了一下别人给他的毒品,却一发不可收拾,被学校开除。这位同学也曾经让我同学的儿子尝试一下,然而同学的孩子拒绝了,所以才避免了走上错误的道路。朋友跟我谈到这个事情的时候还十分后怕。事实上,这些孩子最开始的表现都是非常的,但是因为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导致因为一次的错误判断而走上另一种人生道路,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可以说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后来,我同学的孩子则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进入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孩子到达国外后接下来将面对各种复杂的环境,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如果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无法自立自强,就难以应对各种学习、生活上的问题。
智
即学习能力、自我激励能力与沟通能力。
时代发展到今天,每个人所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就是学习能力。很多家长对于国外的教育了解得比较片面,有的家长认为在国外学习孩子会很轻松,有的家长甚至抱着“让孩子免受国内教育的煎熬”的心态,送孩子出国留学。其实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国外的教育实行的是“宽进严出”,如果要想在毕业时有一个良好的成绩,那么在校期间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自我激励。我曾经辅导过一个学生,是个非常的女孩子,被加州理工学院录取,她到美国后给我发来的封电子邮件就是向我诉苦,她在邮件中说道:
胡敏老师,您也知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作为一名女孩子,我当然也喜欢打扮。我以为到了美国后学业就可以轻松一些,也有时间趁着“女大18变”之机变得可人一点儿。没想到,美国的大学并不是那么好读的,到了美国后很多时候忙得连打扮的时间都没有。
您也知道,加州理工学院对科研是极其重视的,我选择6门课程,这是正常的数量。但是每门课后,我们每天都有大量的作业要做,需要开展各种调查、研究、实验,需要查阅各种资料,多方面沟通,好在我的英语算扎实,否则我都害怕自己挺不住啊!
看完她的邮件我既哭笑不得,又为她捏了把汗。在美国,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因为没能按时拿到学分而无法正常毕业。美国实行的是学分制,如没有取得相应的学分是无法拿到学位证书的。据统计,在四年制高校里,平均只有不到60%的学生能顺利毕业。不仅如此,由于中西方教育理念和教学的差异,学生接受知识的形式亦相差甚远。中国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填鸭式”教学,老师讲,学生听,缺少沟通和交流。学生课后的学习更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完成的,缺乏主动性和自控能力。而国外的学习完全取决于学生的主动性,课堂上老师布置的作业亦大都需要课后进行大量的资料查阅,开展分组讨论,得出结论,锻炼的是学生的协作、独立思考与整合各种学习资源的能力。很多课后作业亦并非国内的“练习题”,而是给出一个课题,让同学们自己去查阅资料,开展社会调查,然后撰写调查报告,考验学生的独力学习能力。
尽管美国大学对上课没有严格的考勤制度,管理也显得很松散,但每门课程作业繁多、考试不断,更需要学生自主地进行自我激励。记得豆豆刚到美国那段时间,刚开始可能还不太适应美国大学的教学节奏和习惯,我们经常跟他通过MSN(微软公司推出的即时消息软件)沟通,看到他几乎每天都要为完成各项作业而熬夜。好几次写作业写到深夜2点还没写完,我在电脑上通过MSN看到他那边一直处于忙碌状态,心里真是既心疼又着急。后来再聊起熬夜的事,豆豆说了一句十分引人深思的话:“比起我现在的用功程度,我在中学的时候简直就没用过功!”当然,豆豆之所以说这话可能也是因为他选修的课程特别多。按照学校规定,学生一学期最少要修12个学分,最多可修18个学分,正常情况下学生会修15个学分,豆豆个学期就选了19个学分的课,超过了学校规定的上限。到了第二个学期,豆豆“变本加厉”要求修28个学分。就这样,每个学期多修几门课成了豆豆的家常便饭,到晚节奏很快自然是不可避免的。当然我相信要顺利完成这些课程的学习,学习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说学习能力是完成大学学业最基本也是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体
可以理解为健康体魄和生活自理能力。
尽管豆豆在去美国读大学前已经有过两次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次是去韩国,第二次是去美国,但是那时候有老师或家长陪伴,出点什么问题也有人从旁协助解决。而去美国读大学则意味着所有事情都要孩子独立承担、独立解决,心里还是有点担忧的。平时在家里孩子很少干家务活,早上起床不用他叠被子,吃完早点就上学,晚上回家吃完晚饭,他就去书房学习,饭碗基本也是我爱人收拾。所以在豆豆去美国的前晚上,我和爱人对豆豆说:到美国安顿好后,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用电脑摄像头把宿舍给我们扫一遍。豆豆到美国后,很激动地带我们“远程”参观了一下他的宿舍,当看到书桌上整齐摆放的各类书籍,看到床上叠放整齐的被褥时,我跟爱人那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很多时候其实不需要孩子给什么承诺、保证,只要通过一些小事情、小细节,就能够感觉到孩子的成长。
在国内,家里几乎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你学习去。家庭的一切都以孩子为中心,而孩子又是以学习为中心,所以为了能够让孩子全身心投入学习,父母基本上不让孩子干任何家务活,久而久之孩子这种天然的“劳动”权利慢慢就被剥夺了。根据 2009年《中国独生子女状况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家庭让孩子每天都做家务的家长很少,除了最简单的家务如整理书本和床铺的有22%、洗自己衣服的有 61.9%之外,其余家务基本不涉及。这样到国外后意味着除学习以外还要接受生活的锻炼和磨砺,会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吃饭问题。尽管目前在国内有各种各样的西餐,但是美国和中国的很多生活方式和习惯还是有很大不同。有的学生在国外年住在学生宿舍,自己没有条件做饭(许多同学不知道怎么做饭,不知道炒菜时什么时候放盐,什么时候放味精等),所以只能吃学校的伙食。尽管每顿饭看似很丰盛,但大部分菜肴都接近墨西哥或意大利口味,再加上典型的美国油炸食品,蔬菜基本上是生吃,很多学生都需要有很长的一段适应时间,一些学生最开始时往往会出现肠胃不适应的现象。于是,很多家长害怕孩子到了国外后饿肚子,会在孩子出国前一周“传授”孩子一个不挨饿的妙招:蛋炒饭。可以说最简单,也最温饱。但是孩子不可能天天吃蛋炒饭,不可能天天吃汉堡,还是需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如果孩子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那这些都不再是问题。
我相信有了“德、智、体”这三个方面的条件,孩子出国留学会变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