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唐四杰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也简称为“王杨卢骆”。在唐代初年他们四位文学家笔下的诗词,可以说是达到了一定的,他们四人也为唐代的诗歌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早唐四大师分别是王波、杨炯、陆兆玲、罗宾王,又称“汪洋LuLuo”。早唐初,四位作家的诗歌达到了一定的顶峰,对唐代诗歌文化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王勃简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杨炯简介
杨炯(650-692),汉族,洪农华音(今陕西),排名第7,唐诗四大唐之一。 杨炯,11岁,先庆六年(公元661年)被命名为神童,上元三年(公元676年)被授予书郎。后来,他成为崇文博物馆的学士,移居四志湛市。 年(685年),他被降格为陆军法警。 天元一年级(690),在洛阳故宫博物院任教。 如意元年(692年)秋改银川县县长,官吏以严厉著称,死于官职。 所以后来他被称为“杨映川”。
卢照邻简介
卢照邻,初唐时期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还是出身,曾为北京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大学成都地区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通过佳句进行传颂至今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作为后人可以誉为中国经典。
骆宾王简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