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
莎士比亚像 图片来源于网络
泰戈尔说:“诗应该打动人心,把听从的灵魂引导到诗的意境中去。”
我读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就被其真挚充盈的情感打动,久久难以平息。
提起莎士比亚,首先想到他的戏剧,但其实他的诗歌也很出色,尤其是十四行诗。
在伊丽莎白时代的所有十四行诗中,艺术成就最高、人文思想最浓、流传最为广泛的无疑是锡德尼的《爱星者与星》、斯宾塞的《小爱神》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它们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坛上流行的三大十四行组诗”。
新英汉经典《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创作集中于16世纪90年代,即1590年至1600年。这时正是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盛世”,英国在商业、工业和财富方面,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所以他的创作弥漫着人文主义的乐观精神,充满着人文主义理想。
这部诗集共收录154首十四行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前126首,献给一个年轻的贵族,诗人热烈地歌颂了这位朋友的美貌以及他们之间的友情;第二部分为第127首至最后一首,献给一位“黑女士”,主要描写爱情。整部诗集在结构和语言上体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几乎每首诗都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诗集的主题大体分为四类:一是歌颂友谊与爱情;二是揭发与批判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英国社会的假、恶、丑;三是战胜时间与死亡;四是反映优伶生涯,抒发炽烈情感。
下面选择三首作简要赏析。
1、时间之问
第60首十四行诗的主题是时间流逝 。
当时,英国正处于空前的对外殖民和工商业发展时期,准确测量时间对于国家的治理至关重要。
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1609年的伦敦,时间已经变得高度精确,而且越来越精确,并融入了社会秩序,人们用时钟来管理自己的时间和行为。这种“测量的”和“机械的”计时改变了人们体验时间的方式。
在古代,时间的测量与自然现象相关,比如太阳的东升西落、季节的流转等。随着现代计时的到来,人类对时间的感知和自然现象之间出现断裂。
当时间愈加重要,人们就愈想对时间进行精确化测量,反过来,时间愈精确化,重要性则愈加突显,如俗语“时间就是金钱”、“一寸光阴一寸金”等都反映了时间的重要性。
在此背景下,莎士比亚想要表达的是,当整个社会被时间统治时,人们难以抵抗时光流逝带来的种种毁坏,芸芸众生难逃时间的镰刀留下的岁月痕迹,容颜易老,青春易逝,大自然的精华被吞噬。
面对这种处境,向时间妥协还是寻求解决的办法?最后的对句给出了答案:And yet to times in hope my verse shall stand, / Praising thy worth, despite his cruel hand. (可我的诗篇将傲视时间的毒手,/永远把你赞美,直至万古千秋)。
在莎士比亚看来,诗篇以及更宽泛意义上的艺术创作,可以使人获得永生,命星的光芒永远闪耀。借这首十四行诗,他既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钟爱和崇仰,对友谊的赤诚,也隐晦传达出对机械化时间的质疑。
2、大爱之爱
第109首十四行诗的主题是友情。
第一个四行诗是这样写:" O, never say that I was false of heart, / Though absence seem’d my flame to qualify! / As easy might I from myself depart / As from my soul, which in thy breast doth lie. "意思是说虽然离别冷却了激情,但是灵魂却寄居在爱人的心里。
第二个四行诗继续探讨离别的话题,叙述者说:" That is my home of love: if I have rang’d, / Like him that travels I return again, / Just to the time, not with the time exchang’d--, / So that myself bring water for my stain." 因为爱人的怀抱是爱的归宿,所以即便自己流浪在外,也不会因久别而情变,一定会按时归来,而且自己带水洗涤污点。
在第三个四行诗中,叙述者说:“ Never believe, though in my nature reign’d / All frailties that besiege all kinds of blood, / That it could so preposterously be stain’d, / To leave for nothing all thy sum of good”他承认自己的天性中有着常人的种种缺点,但是他并不会因此而犯一些荒谬的错误,抛弃爱人“全部的美”,而去追求一些虚无缥缈之人。最后的对句“For nothing this wide universe I call, / Save thou, my rose; in it thou art my all.”这个对句升华全诗,叙述者将茫茫宇宙视为虚无,而独将爱人这朵玫瑰,视若“万物”。
学界普遍认为这首诗是莎士比亚献给自己的朋友,一位年轻貌美的贵族,但其性爱情感(erotic sentiments)是真实存在的,《十四行诗》就是实证。通观整个诗集,诗人表达了对男性友人和黑人女士真挚的性爱情感,似有双性恋嫌疑。
舞台剧《哈姆雷特》剧照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我赞同一些学者的观点,认为莎士比亚是受到柏拉图主义(Platonism)以及新柏拉图主义(Neoplatonism)的影响,并将其融入到了诗歌创作中。
新柏拉图主义认为,灵魂与肉体有本质上的差异,比肉体更纯粹,它最终将回归造物者,而造物者同样是无形的;灵魂永远活着,而肉体却无法永恒。爱是心灵的结合,不是肉体的结合;因此男人可以爱男人,女人也可以爱女人,这样的爱不会被低级的性诱惑所玷污。第109首十四行诗用了“false of heart"“flame"“soul”等词汇,充分说明了叙述者对友人心灵上的爱恋。
3、真爱无敌
第116十四行的主题是真爱。
第一个四行诗是这样写的:“Let me not to the marriage of true minds / Admit impediments. Love is not love / Which alters when it alteration finds, / Or bends with the remover to remove”诗人阐释了什么样的爱不是真爱,即遇到障碍就轻言放弃的爱。
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1968)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诗人又说:“O no; it is an ever-fixed mark, / That looks on tempests, and is never shaken; / It is the star to every wandering bark, / Whose worth’s unknown, although his height be taken”。这是第二个四行诗,诗人将真爱比作“面对狂风暴雨而岿然屹立”的“恒定的灯塔塔楼”,比作“其方位可测但价值鲜为人知”的“指引迷航船只的星斗”,强调真爱价值无限。
第三个四行诗“Love’s not Time’s fool, though rosy lips and cheeks / Within his bending sickle’s compass come; / Love alters not with his brief hours and weeks, / But bears it out even to the edge of doom.”叙述者将爱放置到时光流逝的背景中进行考察,表达了纵使时光易逝、朱颜易老,真爱永恒不变的思想。
这首诗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隐喻的用法。第一处隐喻将爱比作“恒定的灯塔塔楼"(ever-fixed mark),它面对暴风雨而不为所动,此处的暴风雨“tempests”暗指恋人相处过程中的波折和矛盾。诗人想表达的是,真爱不仅不会被相处中的各种矛盾磨灭殆尽,反而会帮助恋爱双方度过情感危机。
第二处隐喻则是将爱比作“星斗”(star),迷失的船只(wandering bark)指的是恋人们。星斗指引迷舟驶出迷途,真爱指引恋人克服任何艰难险阻,继续前进。
诗人面对流逝的时光,心中无所畏惧,因为他有对抗时间的法宝,也就是心中有爱,笔下有诗。
4、韵脚似裙角
莎士比亚生活的年代横跨16-17世纪,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欧洲中世纪,与之同时代的东方历史走到了明朝,明代也有很多在文学史上留下名字的诗人,他们的作品依然遵循着中国古体诗的基本创作原则之一——押韵。诗歌的韵脚就像美人的裙角一样,不可或缺,让美有了灵魂。
我们所谓的十四行诗,英语和法语都叫Sonnet,意大利语称Sonetto,据说源自普罗旺斯语Sonet,起初泛指中世纪流行于欧洲民间的抒情短歌。
闻一多先生曾把Sonnet翻译成“商籁体”。此译音意俱佳。就音而言,“商籁体”与Sonnet发音相似;就意而论,商乃五音之一,籁是自然声响;且商者,伤也(欧阳修《秋声赋》),而伤情苦恋正是Sonnet的传统主调。
但由于绝大多数Sonnet都写成14行,而且其主题内容自16世纪之后也越来越广泛,不再局限于爱情,故今译“十四行诗”亦可谓名副其实。
翻译外国十四行诗是否应该步原韵,这历来是中国翻译家和学者探讨的一个问题。国内有学者根据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各中文译本的韵式安排,将翻译出版过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中国译者分为“异化派”和“归化派”。
译诗是否步原韵并非“归化”“异化”的分水岭,只要译者才识兼备,译法得当,保持英语十四行诗韵式的中译文仍有可能保持原诗统一、平衡、和谐等美学特征,仍有可能让译文读者感受到语音和语义的跌宕起伏,感受到节奏上的舒缓张弛。
“新英汉”所选的译本来自翻译家曹明伦先生的版本,他的译文保留了英语原文的韵脚规律,同时再创作了译文的abab等韵脚规律,可谓巧夺天工。
例如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60首,曹先生的翻译如下:
像波涛涌向铺满沙石的海岸,/我们的时辰也匆匆奔向尽头;/后浪前浪周而复始交替循环,/时辰波涛之迁流都争先恐后。/生命一旦沐浴其命星的吉光,/并爬向成熟,由成熟到极顶,/不祥的晦食便来争夺其辉煌,/时间便来捣毁它送出的赠品。/光阴会刺穿青春华丽的铠甲,/岁月会在美额上挖掘出战壕,/流年会吞噬自然创造的精华,/芸芸众生都难逃时间的镰刀。/可我的诗篇将傲视时间的毒手,/ 永远把你赞美,直至万古千秋。
看到英文原诗,你会更加感受到两种不同语种交相辉映的美:
LIKE as the waves make towards the pebbled shore, So do our minutes hasten to their end;
Each changing place with that which goesbefore,
In sequent toil all forwards docontend.
Nativity, once in the main of light,
Crawls to maturity, where with being crowned,
Crooked elipses'gainst his glory fight,
And Time that gave doth now his gift confound.
Time doth transfix the flourish set on youth
And delves the parallels in beauty's brow,
Feeds on the rarities of nature's truth,
And nothing stands but for his scythe to mow:
And yet to times in hope my verse shall stand,
Praising thy worth,despite his cruel h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