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校区

全国报名咨询热线:400-609-9977

集团客服投诉热线:400-097-9266

首页 雅思 托福 SAT 考研 A-level 网站专题 视频荟萃 教师团队

首页 > 新航道头条 > 活动报道 > 用双语“讲好中国故事”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用双语“讲好中国故事”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023-03-15 10:13     作者 :    

阅读量:

  

图片

  媒体聚焦

  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和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如何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已成为对外传播工作一项重要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

  在此精神指引下,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联合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共同策划了“故事里的中国”系列丛书,面向海内外青少年读者,为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各编写一套中英双语的故事书。该套丛书将由国内外跨文化传播专家、文化学者共同参与创作,旨在通过“小切口”呈现“大视野”,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反映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各地人民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成就,展现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多样化生态。

  近日,在《陕西:中华文明的肇始之地》新书发布会暨“讲好中国故事”专家研讨会上,各界专家学者围绕“讲好中国故事”这一主题展开研讨。专家们高度肯定丛书以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为分卷主题的编写创意,用融通中外的语言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探索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新路径。

  

图片

 

  01、中英双语讲述陕西故事,编写翻译体现多重创新

  丛书率先推出的开篇之作——《陕西:中华文明的肇始之地》采用中英双语出版形式。书中收录了50个特色鲜明的陕西故事,内容跨越古今,围绕“风物、习俗、艺术、人物、成就、精神”六大主题展现陕西上下五千年的人文历史和发展成就。

  本书主编,中国教育报刊社原党委书记、社长翟博介绍,陕西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三秦大地浓缩着整个中华文明的伟大历程,留下了众多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文化坚实的根基。“故事里中国”丛书将《陕西:中华文明的肇始之地》作为首卷率先推出与海内外读者见面,有着特别的意义。在目前众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性图书中,丛书将读者定位全球青少年,并结合外宣和内宣不同读者群体的特点,分为中文版和英文版两个版本,体现了编写上的创新。通过一个个具有典范性和贴近性的小故事,展现具体的、真实的、立体的中国形象,传播好中国声音,以帮助外国友人增强对中国和中国文化学习了解。

  作为一本以海内外青少年为读者对象的中英双语版通俗读物,本书在翻译中并不是简单地字对字的直译,而是紧抓故事的精神内核,充分体现“守正”与“创新”。本书译者、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吴耀武教授表示,在翻译中,既要通过追根溯源不断完善细节,让故事从历史的长河中“活”过来,从尘封的书简中“走”出来,以更鲜明、生动的样貌展示给大众。同时,也要结合全球大环境与中国当下正在发生的历史事实,将故事的意义延伸拓展,多角度阐释,从而更好的指导当下的发展,为全球化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为了帮助海外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丛书编委会邀请到中国政府友谊奖得主、厦门大学美籍教授潘维廉(William N. Brown)担任特别顾问,英国博雅教育专家、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斯明诚(David Symington)担任英文编审。

  02、“不见外”教授分享秘籍,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研讨会上,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厦门大学美籍教授潘维廉分享了他37年坚持向世界介绍中国的故事。1988年,怀着对中国的向往,潘维廉带着妻儿来到厦门。为了让远在美国的亲友了解真正的中国,消除误解和偏见,潘维廉用书信的方式向他们介绍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也在此过程中,变成了新时代中国故事的见证者和讲述者。

  2019年,潘维廉将自己的新书《我不见我——老潘的中国来信》送给习近平总书记后,得到了总书记的回信。习总书记祝贺他的新书出版,感谢他把人生30年的宝贵时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并寄语他:“我相信,你将会见证一个更加繁荣进步、幸福美好的中国,一个更多造福世界和人类的中国,你笔下的中国故事也一定会更精彩。”总书记的嘱托激励着潘维廉不断书写更多精彩的中国故事。继此前的《魅力厦门》《魅力福建》等图书后,在过去两年间,他又出版了6本以“中国梦”“泉州”“精准扶贫”等为主题的中国故事书,其中3本在英国发行。

  对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潘维廉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讲好中国故事要“先讲内心,再讲逻辑”,用真诚的故事打动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有着同样的梦想,那就是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在跨文化沟通中,既要注重“和而不同”,也要学会“求同存异”。每个人的中国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越是个性化的内容越有吸引力。

  在中国生活近40年,潘维廉的足迹已遍及大半个中国。在他看来,中国有太多精彩的故事值得挖掘和书写。作为“故事里的中国”丛书特别顾问,潘维廉高度评价这套书的创意,并亲自参与丛书英文版审定工作。通过阅读一个个地方故事,让他对中国各地文化又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也将尽己所能把更多精彩的中国故事分享给世界。

  03、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丰富国际中文教育资源

  当天会议上,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围绕《陕西:中华文明的肇始之地》的出版进行了深入研讨,高度评价该书作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一次积极探索,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北京大学教授陈洪捷表示,“故事里的中国”丛书面向海内外读者,以各省为分卷编写,在内容选择上强调可读性、趣味性,以最先出版的《陕西:中华文明的肇始之地》为例,体现了雅俗共赏、亦庄亦谐的特点,有助于呈现中国文化多样性。作为国际中文教育专家,南开大学祖晓梅教授认为,丛书在内容编写中非常关注选择中华文化典范性的素材,未来可作为国际中文教育资源,推荐给学习中文、了解中华文化的外国学生。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何明星表示,书籍读者定位面向海内外读者,在内容撰写上充分考虑到中西方思维的差距,特别是国际化专家团队的加入,成为该书编写最大的亮点。他认为,这类由中外作者合写、共同创作的图书形式值得提倡,是中国出版走向国际的关键一步。

  北京语言大学郭鹏教授则结合书籍内容,充分肯定了“讲故事”在跨文化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故事导入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产生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在跨文化理解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陕西:中华文明的肇始之地》副主编、西北大学教授王永智认为,“故事里的中国”系列丛书的出版,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着力。以故事的叙事方式给世界人民讲述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将中华文明以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娓娓道来地讲给大众听,将中国人的追求和贡献在人和事的丰满表述中让世界人民了解和感受,是勾勒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的重要推手。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热门活动 更多

热门课程 更多